《做風車的故事》讀書筆記

《做風車的故事》說了牛頓由頑皮轉為好學,最終成為偉人的故事。讀完這個故事,大家會如何寫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做風車的故事》讀書筆記,希望你喜歡。

《做風車的故事》讀書筆記篇一

爸爸給程宇軒講述了《做風車的故事》:“這篇課文主要寫了英國大科學家牛頓小時候做了一架小風車,由於講不出風車為什麼會轉的道理,受到同學們嘲笑,並從中受到教育,從此發憤學習,養成刻苦鑽研的好習慣。”小傢伙聽起來似懂非懂。

小傢伙現在也許不明白老師為什麼布置手工課——製作大風車。但是通過親子互動,我們才體驗到動口容易、動手不易的道理。

程宇軒看到小朋友的風車紛紛竣工,自己也著急起來了。媽媽讓他找工具、爸爸讓他找材料;先前準備的幾張卡紙現在派上用場,但是製作起來的風車還是不滿意。

《做風車的故事》讀書筆記篇二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更加佩服牛頓,在同學的諷刺聲中,他沒有消沉,而是更加發憤圖強。

“講不出道理來,光會做有什麼稀罕呢?真可笑!”卡特的這句話激發了牛頓,讓牛頓感到很羞愧。是啊!光會動手做並不值得沾沾自喜,要想真正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就不是那么簡單了。從此,牛頓發憤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麼”。

《做風車的故事》使我想起了牛頓的另一個故事。也是在牛頓小的時候,有一天,他躺在蘋果樹下休息,忽然,從樹上掉下一個熟透了的蘋果。他就在想:蘋果為什麼會從樹上掉下來呢?僅僅是因為熟透了的話,那蘋果為什麼不往上飛呢?正因為他有了這么多的“為什麼”,才使牛頓後來有了偉大的發現——地心引力。

讀了牛頓的故事,使我懂得了不管做什麼事,光會動手做還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善於思考,去發現其中的道理。

拓展閱讀:原文

多年前,英國有位大科學家叫牛頓。牛頓生在一個農民的家庭(tínɡ)里。他在國小念書的時候,特別喜歡做手工。奶奶給他的零用錢,他總是攢起來買鋸,買斧頭,買鑿(záo)子。他整天忙著做手工,學習成績(jì)不怎么好。

有一天,牛頓放學回家,看見村子旁邊正在安裝磨麵的風車。他停下來仔仔細細地看,幾乎忘了回家。以後每天放學,他都要跑去看一陣子。風車裝好了,牛頓幫奶奶背著一口袋麥(mài)子去磨麵,只見風車帶動石磨,白花花的麵粉從石磨周圍撒下來。牛頓說:“奶奶,回去我也要做一個。”

每天放學回家,牛頓就鑽進屋子丁丁當當地忙個不停。過了些日子,一架小小的風車果然做成了,用扇子一扇,風車就吱(zhī)吱地轉起來。奶奶說:“你的風車能磨麵嗎?”牛頓天真地說:“能。”奶奶笑了。

第二天上學,牛頓把他那小小的風車帶去,擺在課桌上。同學們都圍上來看。牛頓得意地轉著風車,大家也誇獎他做得好。正在這時候,同班的卡特大聲說:“牛頓,風車為什麼會轉,你能講出道理來嗎?”

“道理?”牛頓從沒想過,做手工還要懂得道理。卡特看牛頓發愣了,笑著說:“講不出道理來,光會做有什麼稀罕(hǎn)呢?真可笑!”同學中也迸(bènɡ)發出一陣笑聲。不知被誰一推,那架小風車掉在地上摔壞了。

牛頓羞得滿臉通紅。他撿起摔壞的風車,心裡難受極了,但是沒有流一滴眼淚。從此,牛頓發憤學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問個為什麼,漸漸地養成了刻苦鑽研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