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造字的讀書筆記

倉頡也稱蒼頡,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倉頡造字的讀書筆記,希望您喜歡!

倉頡造字的讀書筆記篇一

今天我閱讀了中國民間故事《倉頡造字》故事的內容是: 傳說,黃帝有一名史官叫倉頡,黃帝很賞識他,讓他做了負責匯總牲畜數目和記錄食物多少的官員。在那個時候,人們都是全憑記憶或者畫圖的。開始,倉頡管理的牲畜和糧食的數量和種類都不多,他憑藉超強的記憶力很快就能順利的整理好賬目,可是,人們的生產能力漸漸提高,他記起事務來也漸漸感覺有些吃力。於是,倉頡想出了一個“結繩記事”的辦法。可幾年之後,光靠著在繩子上打結和塗顏色掛貝殼已經不夠用了,倉頡又苦惱起來。這天倉頡出去打獵,看到兩個老人在一個岔路口爭執不休。一個老人堅持要去西方打野豬,另一個老人說東方有一群鹿,再不去就錯失良機。

倉頡好奇的問:“你們怎么知道兩邊各有什麼動物?”老人指著動物留在地上的腳印說:“鹿和豬有不同的腳印呀。”忽然,倉頡恍然大悟。一種腳印代表著一種野獸,那一種符號不是也可以代表一種東西呢?想到這兒,倉頡高興的跑回家去,他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他還給這些符號取了個名字----"字”。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黃帝,黃帝聽後非常贊同,讓他拋開一切瑣事,專心造字。可倉頡自從造了字,就驕傲起來,沒以前仔細了。黃帝知道後很生氣,就讓部落里的元老去勸解倉頡。元老找到倉頡對他說:“有許多字我不太明白,你能給我解釋一下嗎?”倉頡忙答應下來。老人說:“馬,騾,驢。這幾個字是不是都有四條腿啊?可我發現“牛”卻只有一條尾巴。可牛也是有四條腿的啊?這是怎么回事?老人問道。

哎呀!倉頡感到臉上一陣發熱,原來自己在創造“魚”字的時候,寫成了“牛”字,而造“牛”字的時候又寫成了“魚”字。唉!都怪自己馬馬虎虎,粗心大意,才會顛倒呀!從此以後他每造一個字,就都向周圍的人請教。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我們要留心觀察,多多動腦,這樣才會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我們也不能因為自己的一點奉獻和付出就驕傲自大,只有謙虛才會讓人進步。

倉頡造字的讀書筆記篇二

今天,我讀了《倉頡造字》的故事,覺得倉頡雖然很聰明,也很偉大,但是有點兒驕傲。

很久很久以前,人們還沒有發明文字,都採用結繩記事的方式,但是遇到複雜的情況就不好記了。於是,倉頡就思考,如果能有文字記載這些事物那樣就好了。有一天,他看到一個獵人,正在沿著動物的足印追蹤獵物,他想:為什麼不能使用一種特定的符號來代表事物呢?於是,他通過思考,終於把文字造了出來。他的發明得到了大家的稱讚,他的名聲大了,黃帝開始器重倉頡,他自己感覺有了功勞,就開始慢慢的驕傲起來了。粗心大意使他造出的字出了很多的錯誤,幸虧得到一位老人的指點,他才不至於鑄成大錯。

所以,在生活中,不管我們取得了多么好的成績,都應該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做好每一件小事,這是我在讀完《倉頡造字》的故事後,領悟的一個道理。

倉頡造字的讀書筆記篇三

今天晚上,我讀了《中國民間故事》的《倉頡造字》。

這篇故事講了,我們中國以前是沒有文字的,後來,一位聰明的小伙子倉頡發明了象形文字。倉頡是怎么發明象形文字呢?我來告訴你們吧!一天下大雪,倉頡去山上打獵。他看見山上沒有什麼獵物,就下山了。在下山時,倉頡發現一隻山雞跑過來,留下了山雞的爪印。又來了2隻鹿,留下了鹿腳印,倉頡仔細地的觀察,發現了印不一樣,雞爪印就是“雞”字,鹿印就是“鹿”字。接著,回到家看見一串魚,魚就是“魚”字。最後,倉頡發現凡是能看見的東西都可以變成字,稱為“象形字”。

我佩服倉頡。為什麼呢?第一,我佩服他觀察仔細,比如,發現山雞爪印和鹿印不一樣。第二,我佩服他很堅持,不懂的地方,想辦法弄明白。第三,他能通過自己看見的東西創造出“象形文字”,很了不起!希望我能像他一樣能幹!

這個故事真好看!你們也看一看吧,這篇故事真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