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讀《安妮日記》5篇800字讀書筆記

《安妮日記》充分顯示出了作者的寫作才華,深受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小編為大家帶來幾篇《安妮日記》讀書筆記供大家閱讀。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內容,希望你們喜歡。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一

“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豆蔻年華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似一縷陽光,如一 陣清風……那時的我們擁有最純真的笑容。

在《安妮日記》中“安妮”把開始記錄是13歲,在15歲被納粹抓獲。——她把那“美好” 歲月記錄了下來。

我們在想像“安妮”過得舒適生活,錯了!

安妮是一個猶太小女孩,她正生活在二戰時期,為了躲避納粹的殺害,於是隨家人躲到了 一間密室里,度過了漫長的25個月。

在十三四歲我們應該享受著老師的教育,父母的疼愛,擁有最美麗的笑臉,最動聽的笑聲 ,享受花季的幸福,快樂和友情,可是“安妮”只有日記本陪著她。

《安妮日記》讀後感作文700字我不敢想像密室里那黑暗的時光,這裡沒有陽光,沒有快樂,只有飢餓,只有恐懼和病痛 一直折磨著他們。“安妮”在這種環境下中學會了:不屈服,不氣餒。她善於思考自己所犯 的錯誤,正視自己的缺點。

安妮初進密室,對“凡。丹夫婦”是厭惡的,對母親的責備的不滿……可是“安妮”學會了 自我改正,包容……在密室的生活由一開始的厭惡,到真正安定下來,度過了漫長的25個月 。

“安妮”在密室中喜歡上了“彼得”——一個靦腆的男生,在這個密室里“安妮”有青春的 萌動。在這個黑暗的密室里“安妮”用她的樂觀,滿懷理想感染著身邊的人,感染著“彼得 ”,於是“彼得”也悄悄喜歡上了她。

在1944年8月1日,“安妮”放下了筆,故事結尾的很突然,留下了很多的幻想——“安妮 ”被納粹抓走了!

仔細回味,這本日記,筆調貼近我們,又和我們的生活大不一樣。“安妮”把成長中的困 惑與好奇真實地記錄出來,在日記中“安妮”對自己的情感直言不諱,讓我們好像看到另一 個自己。

我們應該為自己感到慶幸,我們沒有渡過那漫長的25個月,我們是在歡笑中度過的。“ 安妮”也是幸運的,她在這時間裡,認識到了自己,學會了堅強,熱愛生活。

可愛的“安妮”在納粹的迫害下永遠的閉上了眼,距離她16歲生日僅剩3個月,距離這個 集中營集中營獲救僅剩1個月,“安妮”用自己的筆寫出了“痛苦”的密室生活,讓我們這些 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不僅深思。

正值花季的我們,應該深思:那漫長的25個月,我們會做什麼?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二

安妮·弗蘭克本是一名普通的猶太少女,與父母,姐姐一家四口過著富裕的生活。但這寧靜 的一切很快就被一場戰爭打破。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權執政後,開始了對猶太人慘無人 道的迫害。為了家人的安全,安妮的父親不得不帶著家人來到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躲避危險 。在這裡的生活雖然不如從前自在,但在這裡,安妮仍然度過了一段愉快的學校生活。

1942年7月,情況更糟了,在德國納粹的迫害下,為了避免遭受納粹警察的逮捕和屠 殺,安妮一家與同是猶太人的凡·丹一家以及一名猶太醫生杜瑟爾,躲進了書中被稱作“密 室”的地方。開始了長達二十五個月的“秘密”生活。直到1944年8月4日遭人檢舉被送進集 中營。

這本書以一個十幾歲的少女的視角講述了二戰期間密室中的人們的生活實錄。在白天 ,為了不被別人發現,他們不能隨意走動,不能大聲說話,甚至不能上廁所。每天,安妮都 會擔驚受怕,密室外戰火不斷,炸彈就在他們身旁炸開,死亡的威脅,被發現的恐懼。因 為戰爭,因為人性的醜惡,安妮這個應該在陽光下自由奔跑的孩子不得不蜷縮在密室的一角 瑟瑟發抖。因為戰爭,讓昔日美好的世界變得滿目瘡痍。死亡的陰雲籠罩在密室中的每個人 身上。在這裡,人性被壓抑,甚至開始扭曲。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也是不斷,每天能活著醒來 就是最大的幸運,就連呼吸一口新鮮空氣也奢侈至極。

但是,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安妮的內心深處仍保留著人性中最美好最柔軟的一面 。“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 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美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 寧靜會重新來臨。

雖然命運帶給了安妮許多苦難,但是依然歷練了安妮的品格,她學會了去直面自己 的缺點。在密室生活的兩年多的時間裡安妮逐漸成長為一個心裡十分成熟,對生活有著深刻 感悟的人。她豐富而美好的內心世界就像是綻放在戰火中的花朵,儘管眼前是黑暗,但從來 沒有放棄對光明的期盼。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三

一本日記承載了一段悲痛的歷史;一本日記記錄了一位少女成長的心路歷程;一本日記目擊報導了二戰期間在德軍占領下,人們的苦難生活,這就是《安妮日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十三歲的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寫了這本日記。她隨著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他們在密室里生活了二十五個月之久。這段時間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對安妮這樣一個好動多話的13歲女孩。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擔驚受怕。,但安妮卻用她的筆,記錄下在狹窄的空間裡自己的成長。在面對死亡的恐懼中,她開始思考戰爭、自然、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在書里我們看到了許多戰爭的殘酷,但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有一顆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有一種無限強大的力量瀰漫著每一片空氣,這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的,安妮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她活在整個世界整個人類最柔軟的那個角落裡,她活在整個世界整個人類最鋒利的那個刀尖上。但有她在,人類寒冷的時候會看見篝火;有她在,人類沮喪的時候會看見星光;有她在,人類絕望的時候會看見朝陽。

安妮·弗蘭克在寫完這日記後,留下了一句話,她說:“我能感受到百萬人所遭到的苦難,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生活看做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這句話已經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裡,令我一生受用不盡。也許我們會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輕言放棄,但如果我們不放棄必定會成為美麗的開端。

《安妮日記》里的文字很簡短,但這本書之所以可以讓我為之感動,就因為它的真實、樸素,卻又飽含真理。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四

剛讀到《安妮日記》,我以為這是一篇虛構的故事。但是,在看到後記的時候,我才知道,這真的是一位猶太少女1942年至1944年的日記,記錄的很多真實發生的故事。

一九四零年,二戰一觸即發,德國侵占荷蘭,對荷蘭的猶太人進行了殘酷的種族“清洗”運動,猶太人必須在醒目的地方別上一顆黃色的小星星來與其它人區分。希特勒把他們描繪成卑劣低下等民族,猶太人被德軍捉去做苦力,生病也不能去看病,收到了極大的虐待,就算有好心的荷蘭人想要幫他們,但看到那顯眼的黃色五角星也都無能為力。

主人公安妮·弗蘭克一九二九年六月十二日生於德國的法蘭克福,父親是當地頗有名望的商人,母親則是出身貴族,家族地位顯赫。安妮還有一位姐姐瑪格特,她聰明善良。家庭富裕,父母關愛,可以說,安妮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在十歲之前,她無憂無慮度過了童年。但是那時候已經不太平了,猶太人四處被捕,為了安全,他們全家只好搬到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小屋”生活。在那裡,除了一起生活的猶太人之外,安妮父親手下的工作人員——克萊曼、庫格勒、梅普和艾莉·沃森也知道他們居住的地方,沒事的時候會去看把他們,還幫忙代購食品和生活用品。

安妮他們的生活條件很不好,每十五分鐘就會響一次鐘聲,很潮濕,他們白天不能發出聲音,不能走動,連窗簾都不能拉開,不然就很容易被發現。我認為這讓生活很不好,過的躲躲藏藏。但是安妮卻說,這是非常好的藏身之地,可以看出她十分樂觀。

從她一開始的日記中就可以看到,她十分快樂,有很多朋友。後來,又寫到和爸爸媽媽、鄰居的隔閡、衝突。安妮在日記中寫道“我的性格有兩面,一面沒大沒小,嬉皮笑臉……可這一面總掩蓋了我更美好,更深沉、純潔的另一面……”安妮獨立堅強,是非分明,有主見和理想,她勇敢地笑對一切,即使是在這么危險的情況下,他們還是學習、慶祝節日,期待著戰爭結束,美好生活的開始。可是好景不長,兩年不到,“秘密小屋”被發現,住在裡面的猶太人全部被捉,他們服役,被殺,安妮也去世了,那時,她還沒有十五歲呢!這個年紀,應該是花一樣的年華,一個生命的開始,可卻因為戰爭,卻被終結了。有一句話我認為安妮說的很對“為什麼人類的飛機越造越大?炸彈越來越猛?為什麼人們一邊把房子夷為平地一邊又不知疲倦的重建家園?為什麼每天要把幾百萬元投入戰爭,卻捨不得投一分錢給醫學研究者、藝術家和窮人呢?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有的人在忍飢挨餓,而另一些地方的食物卻多的發霉腐爛呢?唉,人為什麼這么瘋狂!”是啊,為什麼?為什麼要有那么多的戰爭?難道,那些人看到那些無辜的同類慘死,一點愧疚感都沒有嗎?安妮也有自己的夢想,想要寫書,不想平凡的過一生。

我敬佩安妮,她和她的日記,都是那么的偉大!

《安妮日記》讀書筆記五

“當人類開始在廢墟的土地上重建家園時,我們不會忘記,有一雙來自天堂的眼睛正默默地注視著我們,有一個微弱的聲音在召喚我們。”我知道,這就是安妮·弗蘭克。

這是一本神聖而精妙絕倫的書,一個渺小的女孩吐露了整個猶太民族的心聲。她勇敢、善良,尖銳清晰地寫出了人類精神中高貴的閃光點,在倔強高傲地保持著尊嚴時,發現了真正的自己。

安妮有一個美好的童年,本應可以當上無憂無慮的“小公主”。直至希特勒上台,對猶太民族開始了迫害。安詳的日子前,安妮的生日收到了一個特別的禮物——一本精緻的硬皮筆記本,並從此稱呼為基蒂,並得到了一個知心的朋友,她與基蒂談心,把一切特別的事情都寫成日記。

德國占領荷蘭,對荷蘭猶太人進行嚴重清洗,弗蘭克一家為了避免迫害,與達恩一家躲去了奧托辦公樓的一間密室。在秘密小屋裡一直生活了兩年,每一天都是提心弔膽的,炮火的轟炸,人心的不安,聽著廣播裡的情況,期待著營救。

安妮在秘密小屋裡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在大人的眼裡,她無知調皮,口無遮攔,但只有皮特知道,安妮有感性的一面,平日裡的嬉戲這是這個女孩掩飾自己孤獨寂寞的保護色,她認為沒有人能理解她的內心,這個女孩經常在被窩裡獨自地哭泣,可是誰又知道呢?但是她依然以她誠懇的心活著。

終究是逃不過命運的,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警察發現了這裡,幼小的安妮帶著她破碎支離的夢一起離開了人間。不過幾年,德國也投降了。

“有的人死了,但她還活著。”安妮的精神不朽。“我要活下去,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她怒訴了希特勒種種的惡習,用一顆善良真誠的心去對待這世界,但又對這種黑暗無能為力。

她的最大的夢想是當上一名記者或者作家,來發現與記錄這個世間的美。是什麼力量讓她在這種如此艱苦的環境下毅然決然地堅強?因為她的心中有夢,她渴望著美好的明天。

精神多么偉大,世界多么渺小。願逝者有她的天堂,願生者有他的寄託。

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