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納殘缺的自己(心理健康徵文)

我的女兒暢暢今年3歲,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對身邊的所有事情都充滿好奇。

有一天,暢暢跟小夥伴在樓下的草地玩耍。蹦蹦跳跳的小朋友們不知怎么瞄上樓道旁邊停放的一輛破舊的電動三輪車,紛紛爬到三輪車上玩耍,還爬上爬下,玩得不亦樂乎。我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這輛電動的三輪車是經過改造的,發動機、方向盤還有腳剎都緊緊挨著司機的座位,看得出是一個殘疾人用來代步的交通工具。這車子的司機座位和後面的乘客座位還鋪著皮料,像簡單的皮沙發,做工挺講究的。車子是破舊了一點,但是依然非常乾淨,我在心裡琢磨著這是怎樣一個講究的殘疾人。

突然,樓梯上慢慢地走下來一個人,是一個年輕男子,個子很矮,只有一米左右,瘦瘦的身體,瘦瘦的雙腿,瘸了的雙腿嚴重變形地交叉著,像一把張開的剪刀,走起路來前後顛簸著。原來是因為腿腳的變形導致他那么矮。下樓梯對他來說,也是一種高難度的動作,強有力的大手撐著扶手,變形交叉的雙腿像螃蟹的腳一樣向四周掃射一圈才能完成下一級樓梯的動作。他的殘疾實在太嚴重了!

他的這種螃蟹掃射式的動作引起了小朋友們的注意。小朋友們都停下來,目不轉睛地盯著眼前這個年輕人。暢暢好像受到驚嚇了,從三輪車上爬下來跑到我身邊,抱住我的大腿。但是她的雙眼始終沒有離開那個年輕人。好一會兒,暢暢用稚嫩的聲音問我:“媽媽,那個叔叔怎么那么奇怪?”暢暢肯定是覺得奇怪這個叔叔為什麼不像我們正常人那樣有一雙筆直的腿。在她的小世界裡,怎么知道還有殘疾一說呢?見我不回答,她繼續問我:“媽媽,叔叔怎么那樣走路?”這時,殘疾的年輕人慢慢地走過來,沒有一絲尷尬,微笑著對這幫小朋友說:“叔叔要開車走咯。”原來這電動三輪車是他的!因為他的腳這樣,才需要這輛特殊的車子當交通工具啊!我趕緊催促小朋友下車,“你們快下來,叔叔要走了。”但是小朋友們還是目不轉睛地盯著這位“奇怪”的叔叔。這時暢暢指著他的雙腿,用大家都能聽見的聲音問到:“媽媽,叔叔的腳怎么那么奇怪?他為什麼那樣走路?”哎呀,當時的我真是尷尬萬分,他的殘疾成為視線的焦點,這對一個殘疾的人來說是多么大的一種傷害啊!我趕緊抱起暢暢,想道歉。話還沒說出口,他先發話:“呵呵,就因為叔叔腿腳不好,走路不方便,才需要一輛座駕啊,看我的車,舒服不?”輕鬆的口吻,沒有一絲難堪或自卑。暢暢點點頭,咧開嘴笑起來:“叔叔,你的車真好玩。”說著手舞足蹈,年輕人走上前來摸摸暢暢的頭,一臉微笑。看到年輕人和暢暢的友好交流,小朋友們不再感到疑惑和奇怪,一窩蜂地都圍上來,圍著三輪車繼續上躥下跳。

童言無忌,暢暢說話的時候絕對沒有鄙視或歧視。但是我依然佩服殘疾人坦然面對的堅強心態。接受真實的自己,雖然嚴重殘疾,但是身殘志堅,也不懼怕別人奇異的眼光,豁達地接受一切,並處之泰然,用他的坦然和從容深深地影響著身邊的人,使得別人也接受他的特殊。我想這就是心理學說上的“悅納自我”,這是健康心理的一個重要標準。他是一個健康的人!

這位“悅納自我”的年輕人給暢暢上了珍貴的一課,在以後,暢暢必定也會知道殘疾人一說,但是她更加知道,殘疾人是我們群體中的一部分,他們跟我們一樣,也是正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