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人生

一個星期總有這么一天——周日,我的廚房我做主,而假期,廚房基本是我重地。我不明白怎么會有那么多人總誤認為我是生活中的白痴,素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哪怕是共事多年的同事也總會時不時來一句:“跟你這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主說不清。”我冤,無論何人,縱是琴棋書畫,尚亦一介飲食男女,何況於我?也曾流連早市,徜徉超市,擇菜滌衣,炊煙裊裊地當著一“家庭煮婦”。面對日益繁重的工作和心力憔悴的壓力,我甚至常常希望可以“躲進廚房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生活苦已多,如若再不把“飲食”當回事,又有何樂趣可言? 

所以,烹調有時於生活是種極大的放鬆。

當然,若是日日炊煙,一成不變,自然心生厭倦,不妨偶爾聊發小資狂,來一點點小創新點綴你的餐桌。我喜歡上網找些菜譜或者在電視《我愛廚房》中現學現賣,一飽全家口福。兒子是愛吃我做的飯菜的,因為先生的菜餚總是沿襲梁山好漢的豪爽——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縱是山珍海味,基本也讓你一頓過後三餐不思。而我是喜歡玩點小“清新”的,無論什麼,絕不過量,不用大缽大缸,小碟裝之,用心擺之,講究個視覺享受,講求個心理戰術,食之剛勾起你的饞蟲?沒了,過後三日決不再現餐桌,讓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真真一副“色香好菜,君子好逑”狀。俺們的同事“何姐姐”說我女兒如果愛吃什麼,我一定會連煮數頓,直讓她再也不想吃這個食物為止,她就不貪吃了。對此,我是絕不苟同的,飲食——人生一大享受,何以倒成了一種“精神懲罰”呢?

剛剛看到一篇好文《好一碗羊雜碎》,文中倒不介紹羊雜碎滋味如何,只列舉中國各地名小吃的種種飲食情狀,獨喜羊雜碎非這樣吃不可:“吃羊雜碎需得吃它的氛圍、食具和本人的打扮。一張油膩膩的桌子,最好是連桌子、板凳都沒有,最好是蹲在黃土地上,身旁還得圍著一兩條狗。氛圍就有了。捧的是粗糙的藍邊碗,抓著發黑的毛竹筷,就得使用這樣的食具。本人呢,最好披著老羊皮襖,如果是夏天,就要穿汗漬的小褂。這樣吃,才能真正吃出羊雜碎的味道和製作者的人情味來,你和製作者的‘手氣’甚至‘靈氣’就相通了。”讀罷,掩卷而思,仿佛一幅老陝西的畫面便幻化眼前了,有趣,有味,有情,豈只是“飲食”二字可作盡文章的?因此,大凡飲食男女,食不知甘味,越吃越窄,越吃越奇,越吃越出格者,乃不昧“飲食”真味,獨追求一個口腹之慾,少了一點情狀罷。

話說昨晚在海峽衛視看到台灣一家火鍋店,獨闢蹊徑,以純豆漿作火鍋湯料,佐以各色蔬菜,乃一清淡小食。於是念念於心,今日一早上街市採購蔬菜數種,然後浸泡黃豆,細細研磨一壺純豆漿(加薏米一小把,可祛濕氣)備用。接著,擇菜洗菜,綠綠黃黃白白地擺上餐桌,綠的是西洋菜和菠菜、黃的是圓白菜和蓮藕、白的是金針菇、蘿蔔和荸薺。其實過程很簡單,簡單到不添加任何佐料,也沒一樣葷腥,獨等豆漿在火鍋中微騰細浪,一陣豆香瀰漫開來,然後“下菜”,長長寬寬的菜葉決不“一刀切”,只用手撕了丟進豆漿中,儘量不破壞蔬菜原有的纖維,不多會便可食,一股淡淡的豆香和菜香,保留原汁原味,在日見葷腥的餐桌倒不失為一款“清新小味”。對於大肚腩日新月異的先生倒是十分爽口,兒子小食一碗直嚷嘴淡,也是,沒有任何佐料的火鍋啊,以前倒也沒試過。先生趣言:“你這是山頂洞人吃的呀。”但還是決定,以後每個星期得這么純素食地吃一回,清洗腸胃,也算“養生”吧。飲食如此,夫復何求?

文此,想說:即使看似超脫之人,亦只是芸芸眾生一凡夫俗子,所以踏踏實實過好生活才是正道。如若還能讓生活多點“情趣”,比如飲食,還能讓飲食除煙火氣外多點情狀,應該算是很理想的人生了。對此,任何人無以逃避,你如此,我亦如此。一碗清新小菜,下飯、下酒、下面,下平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