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改寫400字

《牧童》一詩,不僅讓讀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與恬靜,也讓讀者感受到了牧童心靈的無羈無絆,自然放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牧童改寫,歡迎大家參考!

牧童改寫第一篇

在一片綠油油的草原上,有一名牧童正興致勃勃地認真數著:“一頭牛、兩頭牛、三頭牛······”隨著牧童清脆的聲音,一天美好的時光就要開始了。

牧童穿著蓑衣,赤著腳,手裡拿著一根笛子騎在一頭牛的背上,趕著一群牛,向美麗的草原走去。草原就是草原,草長到牛小腿那兒;草原就是草原,牛和牧童一到那兒就被那兒的景色迷住了,只見太陽冉冉升起,只見白雲慢慢飄蕩。有的牛一動不動,仿佛被施了魔法,忘了吃草和喝水。牧童吹奏出美妙的笛聲,把草原渲染成世外桃源,即使沒有朋友、沒有大樓,牧童的心也是滿足的,因為牛是他的朋友,他的內心象草原一樣寬廣。

不知不覺中,太陽要落山了,異想不到的事發生了,一隻大灰狼從草原中跳出來,那雪白的牙齒,那黑乎乎的皮毛,瞅著牛群發出兇惡的目光,牛群開始騷動,隊伍開始混亂,牧童抽出皮鞭,迎著大灰狼舞動,只聽“啪啪”作響,抽的大灰狼節節敗退,最後只好夾起尾巴跑了。牛兒都對主人投來了感激的眼神。牧童是牛的保護神,騎在牛背上的小牧童臨危不懼,像一名久經沙場的大將軍。

小牧童把牛趕回了牛圈,和爸爸媽媽一起吃過晚飯,看見爸爸媽媽又忙起了手頭的活,乖巧的他沒有添亂,就在田野里找了一塊舒服的地,躺下吹起了動聽的笛子,不一會兒,他因為太累了,沒有脫下身上穿的蓑衣就在月光的照射下睡了······

牧童改寫第二篇

一望無垠的草原,在太陽的照耀下,徐徐生輝。旁邊偶爾躍來幾棵小樹,蔥蔥蘢蘢,整個大草原都是一片祥和的綠色。

我被這美麗的風景吸引住了,不由得停下了趕路的腳步,見旁處有個樹樁,就一屁股坐上休息。

忽然聽見一陣陣悠揚纏綿的笛聲,我被這動聽的鏇律震撼了,可同時又感到奇怪,這“一望無人”的地方,是誰在吹笛呢?我站起身搖了搖休息過的身體,聞聲向笛聲的方向前進。走了大約一刻鐘,看見了一群牛,一個小牧童坐在中央的牛背上,斷斷續續地吹,好像在訴說一個悽美的童話。我就這樣跟著他,不慌不忙地聽曲子。這一聽就聽到太陽落山。牧童趕著牛群回家了。我見天色已晚,就決定跟上他,順便還可以在他家借宿一晚。跟著那一群牛,我來到了牧童家。那是三間茅草屋,一間臥室,一間廚房,一間堂屋。我跟著牧童進家門,對裡面的大嫂揖禮,並說明來意。女主人答應了請求,並請我共進晚餐。

吃飽了飯,牧童出去閒遊,我也跟上去。走了約摸有十分鐘,我們又來到了那片草地,牧童蓑衣也不脫,就躺在地上休息了。看著那天空的明月,又看看牧童,心中思如泉湧。

廣闊的天如同一面幕布,月亮如玉盤嵌在天幕中。我詩意大發,用小樹枝在地上“些”下了一首詩:《牧童》

草鋪橫野六七里,

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飯飽黃昏後,

不脫蓑衣臥月明。

牧童改寫第三篇

詩人呂岩在家裡閒著沒事,就出來散步。那天隱隱有晚風吹過來,使人感覺十分涼爽、舒服、愜意。在碧綠的草地上,可真乃綠草如茵,廣闊的原野也許是被碧綠的小草蓋上了一層被子,顯得格外可愛,風景格外迷人。

一個牧童放完牧歸來,吃飽了飯,拿著自己視如珍寶的東西——笛子。他躺在那碧綠的草地上,吹著笛子,那笛子的聲音格外優美、清脆,使詩人呂岩陶醉了。牧童的笛聲仿佛在逗弄晚風一樣,悠揚悅耳,時斷時續地從遠處傳來,那個牧童吹的笛聲再加上晚風給它伴奏,格外動聽。牧童連蓑衣也沒有脫,也許是想把蓑衣當做墊子,不讓衣服髒,這個孩子可真是一個勤儉節約、聰明的孩子呀!

詩人呂岩看見了,便想把這樣一幅場景寫到詩中,於是,他便寫了這樣一首詩: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並把這首詩取名為《牧童》。

牧童改寫第四篇

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一個深居在樹林路里的小院子的門打開了。屋裡走出一個穿著白色的上衣,腰間拴著一條紅色的帶子,穿著藍色的短褲,披著蓑衣的牧童。

他走到羊圈旁,把門打開,羊圈立刻湧出來羊群。只見牧童順勢翻身坐在了一隻羊背上,驅趕著羊群去山坡上吃草。

在路上,花草在小路旁競相開放,樹梢上的小鳥兒吟唱著令人快樂的歌曲。此時,牧童的心情非常愉悅,不由自主地從腰間拿出笛子吹起來,給小鳥伴奏。小草仿佛聽懂了這笛聲似的,一起跳起了舞。

到了山上,羊群都在自顧自吃草,牧童坐在石頭上看著天空,吃著從家裡帶來的飯。吃過午飯後,牧童躺在地上睡起覺來,羊群正在頭羊的引領下,悠閒地邊吃著草邊走著。

過了一大會兒,一陣涼風把牧童吹醒了,牧童朝向天空一看,太陽已經落山了,但它那分外的強光從樹梢頭噴射出來,將白雲染成血色,將青山染成血色。他立刻趕上羊群回到家。

牧童吃過飯後,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愉快地臥在自家後院的草地上看著月亮,又吹起了他心愛的笛子,悠揚悅耳,躍過原野,傳到很遠很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