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岩的詩《牧童》改寫作文

呂岩的《牧童》寫盡了牧童的輕鬆閒適,一派無牽無絆的天然隨意。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牧童》改寫作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第1篇:《牧童》改寫

在廣闊無邊的原野上,綠茵茵的菸草遍布其上,高低起伏,就像在快樂地舞蹈。輕柔的晚風吹拂著野草,發出“刷刷”的聲音,那聲音是多么悅耳,多么動聽,仿佛是一首優美的鋼琴曲。

白天去放牛的牧童還沒有回來,卻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牧童那悠揚飄逸的笛聲,愈來愈近,棄去那一陣天的疲勞,使人渾身順服,心中的煩惱頓時無影無蹤。牧笛聲時斷時續,隱隱約約地隨風飄來,令人回味無窮。

隨著輕快的笛聲,牧童騎著黃牛回家了。等牧童吃飽飯後,已是黃昏之後,夕陽就快落山了。牧童也不脫蓑衣,躺在柔軟的草地上。在皎潔的月光下,牧童若有所思的望著明月,明天還能這么愜意嗎?想著想著,便進入了夢鄉……

不脫蓑衣的牧童,靜靜地躺在草地上,與月光融成了一色…

第2篇:《牧童》改寫

在茫茫的原野里,放眼一望,全部都是一些長勢茂盛的草,隨風擺動,似一位位可愛又頑皮的“小矮人”。在美麗的黃昏下,加上一顆顆頑皮的“小矮人”,再加上既動聽又悅耳的笛聲,那是多么美妙啊!

一位小牧童在黃昏下的草地上,演奏著一首悠揚悅耳的笛聲,花們隨著動聽的笛聲,情不自禁地成為了伴舞的美麗“小姑娘”。在這么美的環境下,連風兒都成了伴奏聲。

已是吃晚飯的時候了,牧童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這美妙的地方。就在牧童離開的那一瞬間,小草們有恢復了平靜,風姑娘也走了,這裡的一切又變成了開始的平靜……

牧童吃過飯以後,拿上了笛子,又回到了剛才的地方,牧童連蓑衣也不脫,直接倒在了小草的身上,晚風呼呼吹來,在牧童的耳邊似乎用溫柔的聲音說道:做個好夢!

牧童睡著了,夢見了和剛才他們一起演奏的曲子。

牧童醒了,一邊笑著回憶剛才的情景,一邊又靜靜的觀賞著月夜的美景……

第3篇:《牧童》改寫

綠草如茵,廣闊的原野,一望無垠.野草在晚風中跳起了舞蹈,舞蹈的動作是那么的優美,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晚風輕輕地吹來,隨風傳來了悠揚悅耳的牧笛聲。那時斷時續的牧笛聲愈來愈近,愈來愈動聽。循著牧笛聲望去,遠遠地看見了一頭黃牛。黃牛的背上出現了一位小牧童的身影,剛才是誰在吹著那動聽的牧笛聲呢?原來,就是那位小牧童在吹著牧笛,笛聲、蟈蟈的叫聲、草兒的舞蹈合成了一個樂隊。小牧童身穿蓑衣,頭戴斗笠,手拿牧笛,褲角高高捲起,赤著腳,腳不停地來回擺動著,好像正沉醉在音樂的海洋。小牧童悠閒地向前走。他這是要回家。

小牧童吃飽飯後,已是黃昏了。夕陽揮灑著金色的光芒,那金燦燦的光芒是那么的耀眼。小牧童悠閒地走到一片草地的時候,夕陽漸漸地收回了它那金色的光芒。它連蓑衣都沒有脫掉,就躺在了草地上。也許是他太累了吧!皎潔的月光照耀著大地,月光下的原野像是披上了一層白紗,小牧童望著夜空出神,他一定是被這美麗的夜空吸引住了,星星在天空中閃爍著,就像是對小牧童眨眼睛。小牧童望著月亮陷入了沉思。他在想:明天我該帶著牛兒到哪裡去吃草?牛兒才會吃飽?明天小夥伴還會不會來找我玩?我是不是還可已像今天這樣快樂?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嗎?真的會有月兔在搗藥嗎?······想著想著小牧童漸漸地睡著了,嘴角上浮起一絲甜甜的微笑。小牧童生活得是那么的快樂,悠閒自在,無憂無慮!

第4篇:《牧童》改寫

夜,在星星的陪伴下,是那么的燦爛,夜,在月光的映照下,是多么的明亮。在這樣一個夏天的晚上,呂岩在一片廣闊的草原上散步。

草原上,綠草如茵,仿佛是鋪在地上的一張綠色地毯。風兒輕輕一吹,“沙沙沙”的聲音,草兒和著節拍高興地跳起舞來,呂岩雖然還沒看見活潑可愛的牧童,卻已經聽見隨風傳來的歡快調子,似乎逗弄著晚風,漸清漸糊的迴蕩在耳際。

呂岩知道牧童每天在太陽還剩半邊臉的時候,拿著自己的笛子,哼著小曲兒,快樂的在草地上奔跑,無憂無慮,知道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休息,欣賞天空中自由自在飛翔的小鳥和悠閒自得飄浮的雲彩,特別是牧童嘴角顯示出愜意的微笑讓呂岩沉浸在遐想之中。

晚飯過後,太陽早已下山,皎潔的月亮爬上樹梢。牧童手拿笛子,邁著輕快的步伐,你看,草地上,他連蓑衣也沒脫,就躺在月夜下的草地上,聽著草叢裡不知名的小蟲唱著美妙動聽的歌,看著夜空中明亮的圓月,腦海里浮現出美麗的畫面。

你聽!那歡快的調子又吹起來悠揚婉轉和著風兒的沙沙聲,蟲兒的低鳴,猶如一首美妙的曲子在寧靜的夜晚飄揚!呂岩也沉靜在這動聽的曲子裡。

漸漸地,笛聲消失了,呂岩也從沉浸中回過神來。因為,牧童已經閉上眼睛進入夢鄉了。只剩下風兒在輕輕地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