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妖魔化的高考

事情往往是這樣的,有一個人很不確定的發表了一些錯誤的言論。但是聽者並沒有注意到這種言論的錯誤性,卻認為這是很權威的想法,於是加以宣揚。接下來更多的人接受了這種錯誤的言論,並加以進一步宣揚。於是錯誤的言論卻成為了約定俗成的正確了。

舉個例子。比如說狼根本沒有分工合作,卻被大家認為是群居動物。那個七匹狼男裝的廣告怎么說來著……還有n多被媒體讀錯的常見字,比如“果實纍纍”,“剽悍”,“熨帖”之類的詞的讀音,我估計看這篇文章的人中間就有很多讀不對。什麼叫做以訛傳訛。

還有些事情往往是這樣的。一個東西的影響力本來沒有那么大,但是被大家議論來議論去就成為極其有影響力的事情了。

打個譬如,我相信誰都看過諸如《影響你一生的一本書》《影響你一生的一篇文章》或者《影響你一生的一句話》之類的東西。但是大家摸著良心問問自己,又沒有一個什麼東西真的能夠在幾個小時之內影響你一生?而且這個東西還是一本書甚至是一句話。想想,良心在左邊。

更有些事情是這樣的。一件事情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價值。但是大家都認為看透這個東西沒有價值的只有自己,而別人都是比較蠢的,都看不出這一點。於是自己盤算著還是要利用這個大家看不透的東西來達成什麼目的。造成的結果是,這個原本毫無價值的東西成為了衡量一切的標準。

說個比方,在“百度知道”這個東西裡面是有一個積分制度的。如果懸賞的積分越高,你的問題會被越關注。事實上這個積分是不用用錢買的,回答別人的問題就可以得到的。也就是說這個東西和學校里的“操行分”或者幼稚園裡面的小紅花是完全一個概念。但是大家還是為了這一點點積分而弄虛做假自問自答灌水偷分之類。類似的東西還有學校各種比賽的獎狀,學校年終評出來的各種稱號,藍天作文網上的積分,等等等等。

但是有一個東西是適用於以上所有情況的舉例的。這個東西叫做高考。

其中的邏輯關係大家自己去理吧。

事實上高考是一個被嚴重妖魔化的東西。

有多少人拿高考說事兒啊。“愛心送考車”,各大名校的名師的高考猜題講解,各大電視台舉辦的高考專題訪談講座等等等等。而且裡面還夾雜著聽起來不那么舒服的商業用途。比如說不少品牌的電子辭典和保健品請高考狀元來廣告以下。狀元心想好不容易上次電視,多爽!於是就拍了。事實上此狀元是不是用了這個牌子的電子辭典或者保健品才考上的則稱為懸案。

更有意思的是在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無數學校開始開一種叫做“興趣選修課”的課程。然後很大一部分的這些素質教育課程成為各種各樣的高考應試技巧,高考真題剖析,文言文實詞積累,高考作文雙快,完型填空審題技巧,高中數學解題思路,文綜聯繫與聯繫等等。

有多少人在高考中變態啊。高考前夕有跳樓的,有離家出走的。有調查說高考前夜失眠的人數占到參考人數一半以上……中國優秀的教育模式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教育奇蹟。

有多少人為了高考把自己買了啊。想當初老師問我們有什麼理想。八個同學有五個說考上某某大學。這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啊。考大學當作一個目標也就算了,當作理想是不是有點不好理解啊?原來這么多人的人生理想就是要考上一個啥大學啊!我又看到了中國親職教育的一個奇蹟了。如果大家硬要說目標和理想只有一線之差,那我也沒有辦法。(我發現我一激動寫東西就帶a韻~~鬱悶)

請大家再回想一下,自己的父母是不是對自己說過這樣一句話(當父母的回想是不是對孩子說過這樣一句話):“只要你讀好書,什麼都好辦了。”然後捂著自己良心問問這句話是不是真的。良心在左邊。

被妖魔化的高考帶來的社會後果是什麼呢?本人本事有限,扯淡暫到這裡,大家有興趣了解,看看最近的晨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