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得與失

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對立而生的。有光就有暗,有冰就有火,有生就有死……就如千千萬萬個相對的事物例子來說,得與失正是這其中重要的一對。俗話說,有舍才有得,正是放棄或失去一些東西,我們才會得到和收穫一些東西。

得與失是一種從容淡定的人生態度。人的一生有大部分的時光都在奮鬥中度過——維持生活或者追尋夢想,無論是哪一種生活方式,似乎都帶了一絲絲直奔目的的感覺。我們都渴望成功,都渴望得到更多。人們有了飽腹想要安逸,有了轎車想要房子,有了黃金想要鑽石……卻不懂得或者說不願意去放棄。東晉詩人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寧可放棄高官俸祿,而隱居山林、回歸田野。這是一種多么高尚的行為!陶淵明也因此保持了自己高尚的品德,為後人所稱讚,更是寫下了“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千古傳誦的詩句。他正是擁有了面對“得與失”這種從容淡定的精神。古有詩句云:“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完美的闡述了對待得失應具備的看淡的精神。

得與失是人生道路上的必然選擇題。我們常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句話實質上肯定了凡事不可完美的說法。在每個人成長的道路上,都必須做出選擇——讀書還是工作?青菜還是蘿蔔?人的選擇各有不同,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得要一樣,必然要失去另一樣。可如果你不選擇,那么就會一無所獲;如果貪心太大,則是不可兼備的。得與失是必然要經歷的過程,是我們不可避免的一道坎,我們要正面看待得失,適當的放棄,適當的爭取。

得與失是對於成功的考驗。著名的富翁比爾?蓋茨年輕時十分想到哈佛就學,這也是他的父母最大的心愿。後來,他勤奮努力,果然真的得到了去哈佛學習的機會。然而時隔一年後,比爾?蓋茨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要輟學與別人一起創辦計算機公司!許多人為此感到震驚,去哈佛大學讀書是世界上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機會,比爾蓋茨怎么愚蠢到放棄機會而去社會上工作呢?然後,正是這一驚人的決定,聞名世界的微軟公司誕生了,比爾?蓋茨也成為了世界上頂尖的大富翁!蓋茨當初的放棄令他收穫了現在的成功。成功並不是你獲得了多少或者獲得了什麼,而是你首先敢於去放棄,盛滿水的玻璃杯什麼也裝不下,但是只要你倒掉杯中的水,便可以裝入芬芳的蜜汁,倒掉蜜汁,甚至可以裝入陳年的酒釀。因為放棄,所有玻璃杯才有了新的空間去容納,去獲得!

正確看待得與失是我們學習的內容,領悟得與失是我們學習的目標,得、失它們不僅僅相互對立,更能夠相互轉化。得是失,失即得,人生有舍才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