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手抄《朱子家訓》伴女兒讀大學

5年前,劉雨即將升入高中。由於學校離家較遠,她不得不住校。開學前,父親神秘地送給她一個小本子作為升學禮物。她打開一看,居然是父親手抄的《朱子家訓》。談到抄《朱子家訓》的起因,劉父說:“女兒在家很任性,喜歡發脾氣。把《朱子家訓》送給她,是希望她能明白裡面的意思,學會做人,別把在家裡的壞脾氣帶到學校去。”

剛開始,劉雨覺得父親的手抄本很好玩,天天帶在包里,閒暇時拿出來看兩句。進入大學後,《朱子家訓》開始對她產生影響。她說,自己有早起的習慣。剛進大學那陣子,她總比寢室其他人早起,難免吵到別人,這引起室友們的反感。她沒有發脾氣,而是主動和大家開座談會溝通,修正了自己的作息時間。“《朱子家訓》里有‘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一訓,寢室、班級就是一個家,避免是非要多溝通。”

同學介紹,上大學一年多來,劉雨都會把家裡每月給的1000元生活費省出一些,幫助班裡的貧困同學。劉雨說,這也是《朱子家訓》里的教導,要對自己嚴苛、對朋友大方。

看來,讀書是完全能改變性格的,而性格則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從這個角度而言,有選擇地閱讀,實在是有益於人生和成長的。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能將親情、教導與閱讀結合起來思考,便能從材料中找到一個更好的切入點,從“我”與名著的“親密接觸”之中得到更深刻的感悟與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