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閒花皆寂寞,文人蘇軾應如是

“細雨濕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每每讀起這句,不禁感嘆細雨與閒花的寂寞。

當迷濛的小雨一點一點打落在羅衫上,誰說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濕了整件衣裳?當那柔美的花朵,飛舞鏇轉飄落在路上,誰說這感情不壯烈?不然怎的鋪滿了小徑?然而它們卻是“看不見”“聽無聲”。

每個人都在心靈深處有一座花冢,埋藏在那些滂沱悽美卻不為外人道的感情。而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道鎖。唯有他,即使枷鎖重重,也要維護花冢的美。他就是——蘇軾。

蘇軾是寂寞的。謫居黃州的他曾寫道“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他向來認為的那些親友,已經視他如瘟疫,躲之不及了,喜好賓朋的他怎不心寒寂寞呢?

當初在密州外任的他,內心又是何等的寂寞惆悵。“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沒有了愛妻的陪伴,內心怎能不空虛寂寞,相思湧上心頭,卻依舊無法溢滿他寂寞的心。

但是蘇軾終究是蘇軾,即使屢遭貶謫,即使孤獨寂寞,卻依舊豁達坦蕩,堅持自己。他興修水利工程,上書請求寬免積欠,建水磨坊,舍藥救民。他的寂寞悲嘆卻化為了治國的動力,他在邊遠的小城受到了百姓的愛戴。他站在了所有人都達不到的顛峰,這是鑄就了他一生的寂寞。

蘇軾手中的那根寂寞紅線,另一端繫著筆,巨大的情感沉澱後,化為無聲,也化為揮筆的動力,讓細雨的閒花,變得鏗鏘有力,永不磨滅。

那根寂寞的紅線,另一端系的也是蒼生百姓,他們將寂寞化為動力,去“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他的細雨不止於沾濕了衣裳,更落在厚重的土地,滋潤了一方水土;他們的閒花也不止於鋪滿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護花。”

他堅守著自己的那方淨土,守護著那座滿是悽美的花冢。他不覺得寂寞鎖住了花冢,反而覺得那是陪他一同堅守,一同維護那僅存的美好。

你的寂寞,刻在了碑上,寫在了書上,是那么的美好。若無寂寞,是否能造就此刻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