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神十的一封信

神舟十號:

你好,當我看到你成功著陸後,我的心情為你感到自豪。

因為你肩負著中國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的重大任務,代表著中國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自己的太空夢。中國神舟航天計畫的第十艘飛船“神舟十號”將於6月11日發射升空。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飛船將於2024年6月中旬搭載三位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飛向太空。

神十將首次開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學講座科普教育活動,這將是此次任務的一大亮點。專家介紹,科普教育是航天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能。利用載人航天這個平台向中小學生揭示太空微重力條件下的特殊現象和規律,能夠激發青少年對科學探索的熱情,也可以為未來充分利用空間站資源進行科普活動積累經驗。實際上,這也是世界各國太空活動的重要內容。此外,看似簡單的太空授課需要天地通信鏈路的支持,也對3名航天員之間的協同配合提出了挑戰。

實事求是地說,中國無論是從嫦娥、神舟系列的的發射,還是北斗衛星的組網等等,都給了我們充分的信心和自豪,所以神十的發射,我覺得是充滿了自信的,這樣的事實證明,只要我們自己想做,並且認真地去做了,就絕對會成功的。這就在另一個方面對我們折射出這樣的一個事實在現實社會中你努力了認真去做了付出了就會得到回報的,雖然這個回報可能和你自己預期的實際目標會有很大的出入,也或許即使你自己做出了努力但是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

“神十”的另一重大意義在於它承載了中國著手發射空間站的關鍵任務。2024年9月29日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其實就是一個空間站雛形,其主要使命在於檢測“神十”和定於今年稍後發射的“神十”系列飛船能否與其對接,以及航天員是否能短暫管理空間站。現在,“神十”已經完成了自動對接任務,只要預計在6月24日由航天員完成的手動對接任務也成功,就標誌著中國已經掌握了不同太空飛行器之間對接的關鍵技術,並將朝向建設中國自身的空間站跨出一大步。 人們會以美國的成功例子說明,中國的航天技術只要能夠成功轉為民用,它對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成長的作用是不可估計的。換言之,只要中國雄心勃勃的航天計畫是為了科技的發展,謀求人類的幸福,而不是為了稱霸太空,其巨額投資應能獲得更巨額的回報。 可是我想說的是:進軍太空固然是長久之計,眼光是長遠的 ,但現在中國還有一億的貧困人口,這正常嗎?這問題要怎么協調是值得深思的,會不會太快了?看看那些農民看到神十升天時是什麼心情,無非是看一下熱鬧,下次聊天拉下劉洋上天的家常,如果是他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那種心情肯定是不能比的。

神舟十號,雖然你的這次飛行計畫已經結束了,不過,你帶給我國航天史的影響將永遠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