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的高中作文議論文1200字

書就是一艘船,它載著人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航行,我們只有多讀書,才能夠走的更遠。下面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有關讀書的高中作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優秀高中作文:讀書伴我成長

人生就像一個樂章,而讀書則像其中的一個個音符,它伴隨著我的成長,讓我的生活絢麗多彩。

我從小就很愛讀書,總希望可以躲在自己的小窩裡,一邊聽著歌,一邊品著自己所愛的文字。但由於家境貧窮,這種浪漫的小資情調與現實生活相去甚遠,不能實現。 但我現在還記得:在我讀國小的時候,為了滿足自己的讀書欲望,我每天下午提早一個小時上學,在學校附近的私人圖書店裡閱讀圖書。雖然當時不是看什麼著名的書,只看些連環畫,但也是最大的滿足。這使我不得不承認:能夠選擇自己所愛,的確是人生的一大樂事。 到了國中,思想催於成熟,那些連環畫已被拋於腦後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短篇故事。《故事會》、《故事大王》成了我的摯愛。書中的每個故事,都有我喜悅的心花在盡情怒放。《哈利波特》帶我走進了魔幻的世界,那驚心動魄的戰鬥場面,神奇吸人的魔法,書中的每個故事都讓我驚訝長留。 轉眼到了高中,看書簡直痴了迷。瓊瑤成了我的偶像。那時,上課也背者老師來看。晚上看到一兩點,非要把小說看完不可。有一次,我看瓊瑤的《在水一方》。看了,我一連幾天都悲兮兮的。我的心境隨著小說里的一個個人物而跌宕起伏,讀到情深處我禁不住潸然淚下。

我已分不清哪個是小說里的世界,哪個是現實世界。我覺得自己好像是死了好幾回,又生了好幾回。回想起來,那個時候的看書真是一種浪費。 直到當了老師之後,我才懂得了真正的閱讀。在競爭激烈的今天,一個人沒有知識,光靠技術是不行的,不去學,就會被淘汰。讀書的重要性、知識的拓展性,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光有技術,沒有相關的理論知識,也是行不通的。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是緊密相連的,要想立足於社會,體現自己自身價值,唯有多讀書,才能更好的完善發揮自己。 我知道:教師的讀書,有別於社會上的閱讀喜好,教師讀書要有一定的指向性,除了要廣泛涉獵報紙、雜誌,以開闊視野,啟迪思維外,更要多讀專業方面的書、教改方面的文章,以及教育學、心理學的論著。所以我在業餘時間,讀了許多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書,如:《人民教育》、《國小語文教學》、《福建教育》……這些書中通過具體的案例的分析,並根據作者多年從教經驗與教育理論,為讀者提出了寶貴的建議,為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個人更是在實踐中獲益終身……這樣,生活中的鮮活材料都像汩汩的清泉流入我的心田,然後我又將這些清澈的泉水到如課堂,一種學習的快樂蕩漾在一張張渴求知識的臉上,教室中又充滿了盎然生機…… 除了讀一些有關教育方面的書外,我還喜歡讀一些經典、讀一些名著。讀經典、讀名著會使我的心靈得到淨化,人生得到升華,不再自甘平庸、俗不可耐。我喜歡讀經典,經常是在覺得無聊,沒法消遣的時刻,翻開《卡門》、《少年維特之煩惱》、《平凡的世界》、《圍城》……不追求潮流,不追求功利,帶著一份寧靜,去被“牛虻”、“克利斯朵夫”等形象激動,被荷爾德林、海德歌爾的詩意浸潤過,被余秋雨、周國平等哲理文字折服……此時此刻,我的精神世界已在不斷升華之中。

不管生活怎么改變,任時光怎么倒流,我對讀書永遠是情有獨鍾。因為讀書,增長了我的知識,增強了我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我的寫作水平,加深了人生素養,滋潤了我的心靈和素質。我在讀書中生活,在讀書中學習,在學習中讀書。感謝讀書,讓我學會了生活,感謝讀書,讓我變的更堅強。我堅信,讀書會使我成為生活中的強者,創新者。

高中學生作文: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似乎是一件苦差事,不然,為什麼有人頭懸樑,錐刺股呢?讀書似乎又是一件快樂的事,否則,為什麼有人可以不吃飯,不睡覺,卻不可以不讀書呢?

有人說,讀書好,書中有黃金屋,有顏如玉,有千鍾粟,有車如簇。看,有權有勢又有錢,更有一位“顏如玉”來“紅袖添香夜讀書”。你說,讀書好不好?誠然,名利聲色確實吸引了不少沽名釣譽之徒。但除此之外,讀書一定還有別的什麼魔力,吸引著那些雖然清貧卻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莘莘學子吧?

我愛讀書,既不是為了“黃金屋”,也不希望有“顏如玉”,只是從實踐中體會到讀書的無窮樂趣。首先,讀書的一大樂趣在於隨心所欲。主人是你,是你去讀書,而是書來管你。試想,一個大書架,塞滿了書,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偵探、言情、武俠……看哪一種都可以,不著急。而它們對你,是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那么多古聖先賢,在靜默地等著你,為你述說他們的思想。你可以向孫子請教兵法,跟海明威談鬥牛,還可以跟司馬遷談天下大事——總之,當家的是你。慢慢的,你會覺得,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多彩,大自然如此奧妙無窮,仿佛所有的知識畫卷在你的腦海中一一展現。而你也已超然物外地掌握著歷史。久而久之,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感覺愈演愈烈。不變為“書痴”者鮮矣。

書趣之二,在於可以大發議論。凡著書立說者,必為一時之俊才。雖是俊才,有時也會有疏漏,而這疏漏偏偏被你看出來了,你高興不高興?杜甫《飲中八仙歌》中有句“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句是寫李白的。但你想,如果把“臣”字寫成“爺”字,不是更好地表達他的酩酊大醉之態么?一時間意得志滿,好像杜甫都要來拜你為“一字師”。大發議論,使你與作者有並駕之感,精神上快樂無比。

書趣之三,當你為一個問題絞盡腦汁百思而不得其解的時候,又或是當你對某一個問題小有心得時,打開一本書,發現已有人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充分的論述。正好搔到你的癢處,正中下懷,喜樂不禁。於是一切都已明了,一切付出的辛勞都有了回報。這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是什麼也換不去的。

書趣之四,當你看了一本好書,被它的內容所征服,在你與朋友交流時侃侃而談,書中的妙語一句句往外跳。朋友們瞪著欽羨的目光:“士別三日,可得刮目相看啊!”只有你知道,這是看了書的緣故。小小的虛榮心再次被滿足。讀書好不好?

書趣之五。在於藏書,鑒於大家都是中學生,沒什麼錢。這點,不談也罷。歷數了這么多書的好處,那么你是不是覺得手痒痒,想翻開一本瞧瞧呢?書有很多種,有的要正襟危坐地鑽研,有的只是一種消遣,還有一些會把人誘進死胡同里,再也出不來的。既然我們讀書不是為了把書當作敲門磚去扣開那名利之門,那么,我們就應該去讀好書,讀那些不光是為了消遣,更能提高我們的書。比如說《唐詩三百首》,這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又再比如《三國演義》,日本人從中學到了企業管理,用人之道,我們能學到什麼?再比如《沙翁戲劇集》從中又能領會多少道理呢?不光只看純文學作品,還應看看人物傳記之類的,看看別人是怎樣為了理想不屈不撓地奮鬥至成功的。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辨。”總之,讀書能造就一個人,也能毀掉一個人,但不讀書,肯定是百害而無一利——讓我們都來讀書,讀好書吧!

高中生優秀作文:淺談讀書

八十九歲高齡的冰心曾在《憶讀書》一文中深情地寫到“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冰心奶奶根據自己多年的讀書經驗,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這九字箴言的內涵,讓我和我的學生學過之後都受益匪淺。 關於讀書,我也有話要說,特別是從事語文教育教學工作以來,閱讀成為了我津津樂道的好習慣。

儘管我的“閱齡”不長,無法像冰心一般列舉出那么多重頭的名著名篇,卻也熱切地想把自己讀書的心得體會攤開來和我的學生一起分享分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用在讀書方面絲毫不假,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單靠布置讀書筆記是遠遠不夠的,重點還在於提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對於剛進入國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科數目陡然增加,一時間仿佛手邊有了讀不完的“書”,而真正讀“書”的時間卻少了很多。這裡此“書”非彼“書”,就是所謂知識技能信息與閱讀興趣之間的衝突,不要在功利性的閱讀獲取上失掉了兒童追求愉悅的天性。我曾見過國中班的孩子捧著彩圖版的《安徒生童話》看得忘食的,這時你並不用提點換本原版故事書或許對作文更有幫助,因為閱讀全在手捧書頁心境愉悅的狀態之中。“開卷有益”,書讀得多了,自然而然擇書的深淺就心中有數,教師、家長只能從旁指引,無法代步。 讀書除了培養興趣以外,還要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

我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新書發下去之後,給定十分鐘的時間,請同學們自由翻閱,時間一到,讓學生分別講述他們所看到的內容。結果當然五花八門:有的說看到了某篇吸引人的小故事,有的評述對這本書的深淺好惡,而真正養成了閱讀《序言》、查看目錄習慣的學生卻很少。 我讀書的時候,一般都會先看目錄。目錄是提綱挈領,是作者思路的高度概括。通過目錄,知道作者的一個大概思路,沿著作者的思路一路走下去,會讓你的思路和邏輯越來越系統、嚴謹和清晰。因為,讀書不僅是獲取知識,開闊視野,更重要的是,開打思路,學會更深入地、更多角度的思考。帶著一個清晰的框架去讀書,你會感覺自己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尋找你關注的部分,從而綜合地分配哪些章節粗讀,哪些章節需要細細品讀。

古語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看一本書就像和作者對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可以提高學識,豐富人生的閱歷。讀書的時候,最好要有一支筆,把精彩的觀點或闡述劃上線,或把自己的感受隨時寫下來,或把相左的意見批註在旁邊,再去現實中尋找解答,這都是實現對話的有效途徑。“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養成多方位調動感官來讀書的習慣,也是終生受用的經驗。

書讀得多了,還需要搭建一個良性的互動平台,讓學生可以發表見解,交流心得體會,這是教師完全可以在班級內幫助完成的。例如,建立閱讀興趣小組,定期地組織閱讀探究活動。分組查閱相關作家的生平資料、作品風格等信息,一來實現組內的資源共享,二來能提高讀書的效率,獲得多維的思考方式。

總而言之,讀書活動要在積極愉悅的氛圍之中進行,要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完成“要我讀”到“我要讀”的心理過程的轉化。 一朝踏入教育行業,深知自己任重道遠。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未來要讀的書還有很多,如何養成一個好的讀書習慣仍是我不懈探索的課題。希望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我也能有一天自豪地說出冰心老人的話——“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