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精選高考零分作文

又一年高考作文來襲!!!這是一個滿分不是新聞,零分才是新聞的時代,小編收集了20xx年精選高考零分作文,歡迎閱讀。

你從哪裡來,你到哪裡去?

《極簡人類史》中這樣描述人類在宇宙歷史中的作用:假如將整個130億年的宇宙進化史簡化為13年的話,那么人類的出現大約是在三天前。最早的農業文明發生在5分鐘前,工業革命發生在6秒鐘以前。站在無垠的宇宙間思索人類的歷史成就,飄忽之間,謙卑以及虛無感油然而生。人類這一憑藉“想像”建構的共同體如何維繫?

在浩瀚的宇宙進程中,人類只不過是其演進史當中的“最後一秒”,然而也就是在這最後一秒,白雲蒼狗,滄海桑田,瞬息萬變。將注意力聚焦在工業革命以後,方家論略,策士劃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火熱的技術變革將人類捲入一波又一波的“高潮”,眼下中國方興未艾的無疑就是甚囂塵上的“新媒體”說辭。然而透過繁雜的“名詞經濟”,透過現象看本質,不過是歷史的虛無,價值的混亂以及精神的失范。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下,我們該堅守什麼,該傳承什麼,又弘揚什麼?

鴉片戰爭開始,“舊中國”開始了現代性想像,從器物到制度到文化,亦步亦趨,步履維艱,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摸爬滾打。而在一步步學習過程中,引入、改進、揚棄、再引入如循環螺鏇,無休無止。即便到今天,我們依舊在堅守與革新之間進行著無休止的辯證分析。一曲《百鳥朝鳳》吹皺了一池春水,面對傳統技藝,傳承還是揚棄,歷史的分析與現實的呼喚雙方似乎並未達成共識,反倒是“跪求”排片使這一藝術電影本身名利名利雙收。

器物是“歷史”的承載,是民族文化的映像。然而在“真人秀”癲狂發育的今天,國寶就在“跑男”粗魯的打鬥面前不堪一擊,不值一提;相反,故宮大院裡“騎車子”,打杏子”、“修國寶”的男神、女神們激起了大眾的興趣與狂想,原來,在這座歷經百年的古城裡,還真有一群人撿起破碎的時光,在無休止的重複與塗抹中縫補千百年的歷史記憶。

故宮紅牆邊,現代化的大都市日新月異,萬象更新。東方風來滿眼春,“現代化”追求如一首輕柔歌曲激盪在每一個人心頭。改革開放以後,試圖“與國際接軌”的追求寫在富裕的中國人臉上。無論廟堂之高,還是江湖之遠,論及中國進步必論及這樣的句式:“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才……”某段歷史成為大多數人避之不及的骯髒記憶。但我們不得不追問,歷史真的會陡然上升至高位,經濟社會發展會在某一個節點突飛猛進?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說,農業革命以後,智人社會的合作網路都是“由想像所建構的秩序”。公元前1776年的《漢謨拉比法典》是幾十萬古巴比倫人的合作手冊,而1776年美國的獨立宣言就是數億美國人的合作手冊。

故宮紅牆外幾百公里某個小鄉村里,村民們依舊習慣每晚收看《新聞聯播》,聽播音員字正腔圓地播報“為人們服務”、“共同富裕”、“民眾路線”。他們的孩子在學校著“人之初、性本善”,學習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習著“公平、正義、善意、良知”,這些就是我們曾經的共同想像。

我們從這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

現實如此殘酷,我只能抱起虛擬的藥丸磕個不停

樊勝美捧起愛馬仕的絲巾跳起了輕柔的舞步,然而這是虛擬的,現實是她只能把這條用自己身子換來的絲巾賣了養家;

小芳一蹦一跳地走在田埂上唱起了“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然而這是虛擬的,現實是17歲的她馬上就要到城裡打工,每天重複艱辛的勞動換取低廉的工資;

建築工老張剛裝修好一棟200平米大別墅,想在大理石台階上坐坐歇歇腳。然而這是虛擬的,現實是他已經半年沒拿到工錢了,明天還得去找包工頭。

業內人士指出,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只需在家裡安裝一個VR設備,便可以足不出戶穿梭於各個虛擬場景。

但是,在烈日下還要工作的建築工,旺季每天工作13、4個小時、淡季時又找不到工作隨時被工廠踢出去的工廠工人,無論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都要把快遞送到客戶手上的快遞員、送餐員,他們累了、工傷了、被差評了、莫名被辭退的時候,真的可以帶上VR來享受美好的生活嗎?當然不行,喔,別忘了,他們可買不起VR。

我們都在讚美,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大地改變了生活,比如我們有了網路購物、視頻聊天、線上娛樂,有了VR,在有條件享受這一切的人們憂心忡忡地思索“虛擬”與“現實”是否是個對立統一矛盾共同體的時候,底層老百姓們(注意,至少有2.7億農民工!)只能聳聳肩:“呵呵,你開啥玩笑呢?!”

但其實,建構一個虛擬的世界,哪裡用得著什麼高科技。傳媒信息、流行文化、消費主義,哪個不是一把好手?

我們打開電視,那是娛樂節目的天下——明星真人秀告訴我們:明星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自己的痛苦憂愁,他們的生活也很普通,他們得到的是他們付出應得的;時裝電視劇告訴我們:只要我們努力,我們的生活就是能很美好,我們一定能夠遇到美麗的愛情,家才是人溫馨的港灣;大型綜藝節目和新聞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是一片盛世途徑,這是最好的時代了。

打開網路,那是消費與購物的天堂——雙11購物節、6.6購物節、5.20購物節,新春大促、初夏大促、金秋大促,消費自由就是我們真正的個性主張。

但這些,何嘗不是虛擬的?我們今天在這考場裡奮筆疾書,自以為憑著努力就能考上好大學,但實際上,有太多和我們一樣的流動或留守的兄弟姐妹,因為爭取不到教育資源,或在不斷的奔波中無法穩定學習,根本沒法參加高考,他們的出身已經決定了他們上不了好大學了,但是還有一群人,就算成績再差,家裡也能保他們出國、做海歸,回來繼承家業,直接就成為了大老闆。這才是現實。就像購物節里買買買的口號就像是迷幻藥,我們以後,很可能買不起東西、買不起房、甚至租不起房,這才是現實。

娛樂化的世界就像套在我們頭上的大VR,天天為我們展現盛世繁榮的市場,告訴我們不斷的消費才是進步,但我們如果真相信了這美麗的圖景,拚命工作、拚命消費,最後這些錢又是被誰賺走了呢?誰吸走了我們生產的利潤,誰拿走了我們消費的資金,不正是製造了這一整套虛擬世界的人們嗎?

虛擬的世界是美好的,所以即使現實的書寫是殘酷的,也有很多的人願意以黃粱一夢來撫慰自己受傷的心靈,不斷告訴自己總有一天能夠實現,然後低頭繼續啃著狗糧。當然,也就是這群願意啃著狗糧發著夢的人們,為這個虛擬世界玻璃罩的維持,打好了基石。這實在是一種精神鴉片的販賣過程。

真正想要擁抱新世界的人,首先是認清了什麼是虛擬,什麼是現實的人,是敢於打破虛擬真正建立起現實的人,刻意迴避當然不解決問題。認識與行動,靠的才是我們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