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今年聯考作文題 四網友評論針鋒相對

今年全國聯考作文題的三大缺陷(網友:周梁泉)

今年的全國聯考作文題是材料作文,或稱話題作文。材料的大意是,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了暴風雪,卻碰到了一個凍僵的人,他的心靈經過“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後”,選擇將這個凍僵的人救醒。作文提示中說“也許人人不一定能夠碰到這樣的生死抉擇,但是我們生活中也會面臨一些與觸動心靈有關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怎樣選擇?為什麼會作這樣的選擇?”請以“心靈的選擇”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一、話題作文的模式颳起了新的八股之風

連續幾年穩定下來的聯考話題作文題型,受到了社會尤其是中學師生的一致喜愛,話題作文似乎成了自聯考制度改革以來,經過二十多年探索而找到的一種最好的作文考試題型,今年全國聯考作文題使話題作文出現了將進行到底的趨勢。

對學生來說,這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因為從此以後,聯考作文再也不那么可怕了,只要練好一種文體,或議論文,或記敘文,或書信體,背誦幾篇範文或熟記幾個事例,再碰上如今年“心靈的選擇”這種老掉牙的題目,八百字的文字對誰都是小菜一碟,然後就可以對在以前的聯考作文備考中,無論是記敘文,還是議論文、說明文、套用文,各種文體都不敢馬虎的我們嗤之以鼻,然後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面對各種無可逃避的文體時手足無措,悔不當初,開始痛恨起這種曾讓他們心曠神怡的聯考作文題。

雖然在聯考作文中不乏優秀之作,不過八股文當初不是也很優秀、很經典嗎,不然怎能被定為科舉取仕的規定文體?然而最終不也因長期固定終成了有“八大罪狀”的令人望而生厭的模板嗎?我們原應朝氣蓬勃的學生能逃過此劫嗎?

二、材料的暗示使萬千作文如出一轍

在這則作文材料中,有著一條光明的尾巴,這條光明的尾巴對任何一個正常的考生都起了一個強烈的暗示作用,那就是只能寫救人,那才是最高尚的的立意,那才有最保險的分數。我不敢想像,會有多少人選擇崇高、選擇正義、選擇見義勇為,甚至選擇“捨身取義”、“殺身成仁”,會誕生多少慷慨激昂的人生哲理。但這是他們自己的話嗎?但為了不偏題離題,為了得到高分,為了考上大學,他們別無選擇。我不知道,他們還要承受多久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才能自由地呼吸、獨立地思考,而不再需要都像思想政治工作者那樣;我不知道,作文命題什麼時候能恢復“言為心聲”的本來面目,而不再如今日“鑄模的悲哀”;我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面對聯考作文題時真正的有話可說,那時候的心靈才是能夠作出自由選擇的心靈。

三、材料的科學性有待商確

在這次的作文材料中,一個深知自己如果找不到避風之處必死無疑的登山者,在暴風雪中脫掉手套救人……但非常淺顯的一個登山常識是:在嚴寒條件下手指頭如果沒有手套的保護暴露在暴風雪裡,那么等待他的將是凍僵和截肢。但令人難以想像的是沒有手套保護的手指頭居然能給人做按摩,而且經過一番異常神奇的按摩,凍僵者可以活動了。但科學告訴我們:凍傷使肌肉僵直,嚴重者深及骨骼,按摩將會加重損傷。在重視科學崇尚知識的今天,我不敢想像這樣虛假的材料對中學生道德素質建設將會起到一種什麼樣的作用。

對於聯考作文命題組,理解萬歲!(網友:格里格)

我不是搞教育的,但也經過聯考。有感於近期諸多媒體對於聯考的近距離接觸,很能體會命題者和考試者的兩難處境。

作文或者說文學作品的評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讀者,一千個讀者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指望通過一篇聯考作文全面、豐富、真實地展示幾百萬考生的個人語言能力純屬妄想。同時,高水平的展示需要有高水平的鑑賞,如果聯考是自由命題作文,出現了詩歌、意識流、魔幻現實主義等類型的高水準作品,我們又如何能期望聯考閱卷老師正好具有這一體裁的鑑賞力,能夠慧眼識英雄,而不是相反呢?

“評論這個限定材料的作文試題的優劣,要從是否讓考生有實話可說、能否使考生表達生活閱歷、可否將考生真實寫作能力測試出來這個角度著眼。”這個標準我是贊同的,這幾乎可以成為聯考語文的終極目標。但是同樣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解決方案往往是理想與現實的妥協,美其名曰:“切合實際”。記得前些日子在媒體上看到一位資深語文教師談作文教學,曾以《我眼中的公務員》為題,讓學生作文,有一位學生,有感於管理菜市場的公務員對商戶態度生硬蠻橫,寫出了一篇一針見血、見情見性的好文章。這位好老師左右為難,私下把學生叫來,對他/她說: “你這篇作文,我可以給95以上,如果是聯考的話,你有可能栽跟頭。”

對於普通考生來說,聯考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它為個人憑藉自身知識改變自己命運提供了一個全國範圍內無差別競爭的賽場,至少在那幾十個小時的考試時間內是這樣。為了保證公平,杜絕舞弊,引進了標準化答題,計算機閱卷等手段。作文本身就是主觀性比較強的考試項目,全國的數萬閱卷老師水平參差不齊,考生的好文章萬一不對考官的胃口,會造成多么大的遺憾!

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我從近年來聯考命題中看出了一些眉目:這些題目的價值傾向比較明確(恰恰也是受抨擊最多的一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這個社會對年輕人的期望,寫得考官叫好不容易,寫得讓考官給個很低分就更難了。命題組的高妙之處正在於此:在不否定作文考試的價值和形式的前提下,通過恰當的選題這一根無形的指揮棒,實現考生和考官的良性互動,將一個主觀性很強的活動中主觀價值判斷的波動限制在相對較小的範圍內。從而使幾百萬閱歷、能力、專長各異的考生得以少一些主觀判斷的干擾,在總體考試中分出高下。不誇張地說,這種制度安排的思路,對於當前的改革和我們每個人的日常工作和學習都是很好的借鑑。

“文似看山不喜平”,道理人人都懂。有了一定社會經歷的人都知道:說話要看場合,要設身處地為別人想想。寫文章、談聯考也一樣。假設時光倒流,聯考作文以《我眼中的公務員》為題,請那些對現今聯考作文大發議論的人回到自己17、8歲的光景,重新面對一次聯考這一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試,他是走穩妥路線,保住基本分再說呢,還是酣暢淋漓,在零分和滿分之間放手一搏?

一次聯考,出了一大堆平庸的作文答卷,也就是旁觀者一嘆再嘆而已。如果是考官考生兩方面價值判斷不易契合的命題,恐怕就不知道有多少“事中人”要命運逆轉,黯然神傷了。

對於所有經過聯考和關心聯考作文的人們,我真心地說一聲:對於命題組,理解萬歲!

作文考試不等於道德測驗(網友:晏揚)

看今年的全國聯考作文題,我立即產生了這樣的疑問:假如哪位考生在作文中說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遇到這種情況他會選擇保全自我甚至見死不救,或者考生講述現實生活中“觸動心靈”的選擇時,並沒有表達出捨己為人的高尚情操,這樣的作文會不會被判為“離題”或中心思想錯誤?會不會因此得到很低的分數?恐怕會的,估計也沒有多少考生敢這樣寫,因為作文的提示語已經很明確地告訴考生應該選擇什麼,因為選擇一旦和“心靈”這等聖潔的字眼連在一起,考生們實際上就別無選擇,不管內心是怎樣想的,他們都只能乖乖地就範於命題者預設的主題和思路,用崇高、正義、勇敢、無私等冠冕堂皇的辭藻去抒寫“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動人篇章。

實際上,即使是成年人面對這樣生與死、為己與為人的非此即彼的道德考險,也很難作出果敢的選擇,何況是18歲上下的高中畢業生?他們中間有多少人切身體驗過“觸動心靈”的選擇?又有多少考生能寫出真情實感來?我真的很同情考生們,本來聯考的壓力就非常大,現在又要他們在悶熱的考場裡,在短短的時間裡化解道德難題,消除道德焦慮,作出“心靈的選擇”,這簡直是一種近乎殘忍的苛求。在這種情況下,考生們唯一可選擇的,就是編造虛假的道德故事,抒發虛泛的道德情感,表達虛誇的道德理想。為了上大學,他們不得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寫言不由衷的道德文章。我不知道命題者是怎么想的,現在很多成年人寫文章,喜歡“八股”樣式,喜歡假、大、空,難道我們要把這種文風通過聯考作文傳授給年輕一代嗎?

我們注意到,近兩年的聯考作文(全國卷)試題,都和倫理道德有關,無論是今年的“心靈的選擇”還是去年的選擇“誠信”,都是極其艱難的選擇,都象是在借聯考作文“考驗”學生的道德水準,讓考生陷入虛擬的道德困境之中。實際上,作文考試就是作文考試,它首要的任務是考察考生的文字組織能力,作文考試不是政治考試,更不是道德測驗。即使政治考試和道德考試,也只能考察一名考生對於書本上的政治知識和道德知識掌握得如何,沒有任何一種考試能準確測量一個人實際道德水準的高低。明明知道考生們的真實想法及實際道德水準與預設的作文主題有差距,卻硬要“拔苗助長”地設定一些連成年人都回答不了的道德試題去“考驗”學生,逼著考生們說假話,這是何苦來哉!

被避孕的“心靈的選擇”(網友:高志國)

今年亮相的全國聯考作文題講述了一個登山者救人的故事,要求考生以“心靈的選擇”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要求中說到:“也許人人不一定能夠碰到這樣的生死抉擇,但是我們生活中也會面臨一些與觸動心靈有關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怎樣選擇?為什麼會作這樣的選擇?”

寫出“正確”抉擇並不難,如今妙筆生花的學子多得是。我想說的是,就大多數考生來說,正如作文提示中說的,登山之險恐怕一輩子看不到。他們現時面臨的,主要是“聯考”之險,聯考觸動了方方面面的“心靈”。為了幫考生過“險”,方方面面亦忙得不亦樂乎……群策群力,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