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聯考作文輔導:消解“讀書無用”在於“上下通暢”

消解“讀書無用”在於“上下通暢”

每到一年開學季,“讀書無用論”總能死灰復燃。“讀4年書8萬,高中畢業打工掙8萬,來回16萬,拿去買房或開店都能賺錢”,說這話的是成都女生玲玲的父親。在開學日,家住成都的玲玲,卻在為上大學的事和只有國小文化程度的父親進行著一輪又一輪的談判。雖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錄取通知書,但玲玲的父親固執地認為“讀書無用”,甚至表示收廢品都比大學畢業後賺的多,他寧願出錢資助玲玲做點小生意,也不願意“學費打水漂”。

讀書有沒有用?這是一個偽問題,讀書當然有用。從經濟的角度,總體而言,教育的程度和收入的程度是成正比的,教育投入也被認為是最高效的投資。讀書在豐富知識、提高修養、增加認知度和幸福感方面的價值更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試看古往今來,才俊人士又有幾個是沒有讀過書的?

讀書有用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社會對“成功”的評價標準。曾幾何時,“搞核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甚囂塵上,讓“讀書無用論”敢於“擺事實”。不錯,我們八卦“北大才子賣豬肉”之類熱點題材,又有多少人享受著“術業有專攻”帶給我們的便利?別說你用的不是智慧型手機啊。

俗話說,數字最有說服力。據一份去年的大學生收入報告顯示,大學應屆畢業生的平均初始工資為2719元,69%畢業生起薪不到2017元,而農民工月均收入已突破2017元大關。也許上面的數字已經能說明問題。再加上,某些“拼爹”又擠占了部分公共資源。無怪乎,一些人對上學心灰意冷。但我們更應認識到,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好工作,跟“這些”關係又有多大?看看近年某些高校的“花邊新聞”,我們只能說,打鐵還得自身硬。

確實,學費越來越高,連戀愛成本都要計算在內,家長不肉疼才怪——反正畢了業也是個打工的命。表面上看來只是“教育投資”收益問題,其實暗含更多,比如教育的公益性,就業的公平性等。不能讓讀書成為奢侈品,更不能“龍生龍鳳生鳳”——階層間需要無電阻流通,不需要絕緣體。

就算拋開種種不得意,我們也要重新認識教育。姑且不論讀書的價值能夠體現在經濟上、功名上,僅就個人生活而言,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其謀生本領、待人接物、判斷能力、思維能力一般都要高於常人,長期來看,更有發展前途。書讀得好不一定就有一個光明的前景,這是人才市場化的必然現象。但一個人讀書會比不讀書更有前途。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個別受教育較低的人更成功,比如飛黃騰達和富足,但這僅僅代表人生的一個方面,而不是全部。

今天,我們不能因為個別大學生一時不如意,就懷疑教育的價值;更不能因為某個沒有或很少讀書的人比讀書人更富有、更有社會地位,就否認讀書的價值。系統的教育不是短期的培訓,好比一把利刃,系統培訓是錘鍊,短期培訓的打磨,沒有基礎何來發展?當然,我們在解構“讀書無用論”的同時,也要反省自身。看看,我們有沒有給年輕人留下足夠的上升渠道,有沒有為困難人群獲得充分的教育留下足夠的資源,等等。當前是知識經濟時代,我們也正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當下該做的是,降低大學費用,提高學生素質,根據市場調整專業方向,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同時拓展大學生就業渠道,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