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親近,所以美好

感情,多么微妙的一個詞。情,是由感而生,感,又由情而發。正因對事物的感情不同,所以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有所不同。

家鄉的一切都是美的,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家園情結,那對家鄉無盡的愛與親近,使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點。記得莫懷戚在他的散文《家園落日》中曾這樣說,雲海落日飄忽柔曼,美國的落日眨眼就落下,而只有家鄉的落日,才能打動人的心靈——“那才是我的落日啊”。其實,並不是那一輪紅日有何不同,而是因為家鄉的落日承載了太多的思念與情感與我們的記憶。那一輪落日,照過枯藤老樹昏鴉,照過小橋流水人家,照著的是記憶最深處一點一滴關於故土的熱愛。

心靈上的共鳴使我們感到事物的美好。看飛流直下三千尺,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豪邁;看傲雪青松屹立北風,我們感受到的是不屈不撓;看一輪明月高掛天空,我們想到的是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事物本也無情,是我們心靈上的親近使我們感到它們是如此地美好。因此,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看到雁排長空,虎嘯深林,魚躍水面,落英繽紛,秋雨梧桐都能發出心底最深處的一聲嘆息。

在《韓非子》中有一則寓言,宋國有個富人家裡的牆被雨淋壞了,兒子說:“不修好,會有人來偷。”鄰人也是這樣說,結果果真被偷了。富人覺得兒子聰明而鄰人可疑。這則寓言也說明了感情上的親疏影響著我們對事物認知的正誤。同樣的一句話,為何兒子是聰明的而鄰人則是可疑的?正是因為感情上覺得兒子更為親近,所以會覺得是為自己著想;而鄰人的話呢,也許是近乎一種詛咒了。

林清玄有一篇文章《風中跌倒不為風》,說的是小時候走路摔倒時奶奶總責怪風,“怎么把我的乖孫子絆倒呢?”因為疼愛自己的孫子,所以總是覺得孫子都是正確的,是風可惡。奶奶的慈祥善良,躍然紙上。這也說明,感情上的親疏,決定我們對事物的認知。

同一首歌,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人聽來,是有所不同的。正是唐玄宗自創的《霓裳羽衣曲》,他從中聽到的是花花世界,而我們從中聽到的是亡國之音。

因為對岳飛的喜愛,我們說“青山有幸埋忠骨”,因為對秦檜的恨,所以我們說“白鐵無辜鑄佞臣”。

記得曾有一位詩人說:“境由心生。”很大程度上說出了感情與認識的關係。

那么,就讓我們帶著善良而美好的感情來看這個世界吧,既然一朵花里可以看出一個世界,那么就讓我們坐看雲舒雲卷,看到一個美好的世界,把無限放在掌心,把永恆在一瞬間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