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只能獨行

加繆說:“朋友,不要試圖站在我的身前,我可能不會追隨你;也不要試圖站在我的身後,我可能不會走上正確的方向。”這話一語道破人生前行的真諦:在漫漫的長夜中,靈魂只適宜踽踽獨行!

正如席慕容所言,在這人世間的確有些路非要單獨一個人去走。我想:這非要單獨面對的路應是一個人的心靈歷程吧!或許其他事情可有一二學友相伴,但每一個默默堅守的靈魂注定是孤獨前行的。

龍應台曾談及一次朋友聚會,散場後,一位朋友落寞地說:“人都走光了,真是令人頓感孤獨。”龍應台會心一笑,“人多的時候,你的內心就不孤獨了嗎?”初讀此言,心裡頓時一驚,是啊,在人群中,我們很少去感受內心的孤獨,我們僅是形體的不孤單,內心卻是一種麻木中的寂寥。你在人群中浮沉,你獨一無二的靈魂哪兒去了?

是的,在人群中,我們總習慣將一切精神層面的東西模式化,甚至大眾化。將真正孤獨追求的精髓束之高閣,而將精神之外的渣滓視為瑰寶,榨乾了乾癟靈魂的最後一滴甘霖,丟下的只是喧囂與嘈雜,有的只是眾口一詞的黨同伐異。

所以,這才有了一個個聊天群的漫天飛舞,這才有了對所謂高富帥,所謂土豪的一致追捧;甚或是萬眾一心的追星,也絕對逃脫不了棄靈魂獨立思考如敝履的悲哀。這樣的悲哀我們見的還少嗎?

找回靈魂,唯有讓靈魂獨行,擺脫世俗的影響與羈絆。縱然是現代美學之父――克羅齊與其摯友金克雷友誼長達20多年,由於對待納粹的態度大相逕庭,最後斷然割斷了這段友情。是的,精神的信仰與堅守又怎能不孤立於一切情感之外?

“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陳寅恪的聲音依舊在耳畔迴響。是的,人的高貴在於靈魂――孤獨的自由的靈魂。只有靈魂的孤獨旅行才能超越物質的平庸,穿越茫茫的沙海。就像痛苦中展望人世堅守寫作零度的史鐵生,就像“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始終孤獨地堅持計畫生育的馬寅初,都超脫了現實的骨感,而企及了靈魂的豐盈。

我走在空曠的心靈朝聖路上,看不見一個人,有的只是屬於我的風景。縱然不見,心靈卻能感受到同為獨行者的腳步,我想,這就足以支撐我達到此行的終點――心海的彼岸!靈魂――只能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