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

時間的呢喃,催促著世間的萬物,朝升又夕替,葉落又花開。如此美妙的世界,我卻尋不得我的一絲身影。我不得不疑惑:我在哪兒呢?

在逐夢,在體驗生命的路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封小小的辭職信,透露出的生命感嘆驚醒了人們昏昏欲睡的心:我們不應該被現實的繩索絆住我們追求的腳步。想想姜淑梅女士,六十歲識字,七十五歲寫作,在這樣的年齡學習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但就是這樣的境遇都不能阻擋她追求的腳步,最終,在其七十八歲高齡時如願以償的進入了中國作協。從一名默默無聞的文盲到侃侃而談的作家,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所以,她在,在體驗生命的路上,堅定不移的走著。

在抉擇,在實現生命價值的路上。“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有限,我們不應活在別人的世界中,”賈伯斯的這句輕嘆終於得到了有力的回應——“今後,我的身份不再是央視主持人,因為,生命的後半段,我想重來一次。”央視主持人張泉靈如是道。我不禁感嘆,如此大膽的呼聲怎么能不振人心弦?現代人大多數為了生活淪為了“房奴”“車奴”,生命的價值也一點一點被其他事物榨乾,到頭來卻只落得滿目瘡痍的心靈。失去了心中的目標,就像星羅棋布的夜空從此一團漆黑。所以,張泉靈選擇了重來一次,選擇了那通向漫天星辰的路。

在奮鬥,在探索不同生命形式的路上。“世界是一顆倒長的樹,下面是多個分岔的入口,上面是同一個根。”如此哲理的一句話,你可能會猜想多半是以為寫作大家,那么恭喜你,只猜對了一半。他十五年前在美國寫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說《萬物生長》,隨後跑到麥肯錫當全球董事合伙人,近年,越過不惑之年的他重新以作家的身份出現在公眾的眼中,他就是馮唐。可以說,跨界天才馮唐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達到了眾生羨慕的高度,但他從不滿足,一直“折騰”,一面放下,一面開拓。他的表現正好詮釋了那句話,“每個人都是這樣的一棵樹”,因此,他也在,在探索生命不同形式的路上,開得枝繁葉茂。

我在,哪兒呢?必將在我的夢裡淺吟低唱;必將在我的世界翻雨覆雨;必將在這洶湧的生命洪流中,散發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