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讀後感

“穿越一個世紀,見證蒼桑百年,刻畫歷史巨變,一個生命竟如此厚重。他的字裡行間燃燒的激情,點亮多少人靈魂的燈塔,他在人生中真誠地行走,叩響多少人心靈的大門,他貫穿於文字和生命中的熱情、憂患、良知,將在文學史冊中永遠閃耀!”一直珍藏著這段“感動中國”頒獎詞,覺得既貼切又精闢,懷著近乎崇拜的心情,我讀了巴老的代表作《家》。

本以為讀《家》會有一定的距離感,沒想到一讀,心就被其中的主人公占據了,一幅幅畫面在腦海浮現,無數的可憐的生命為封建禮教做了陪葬品後,終於有一些勇敢的人奮起而攻之,打碎了、幻滅了,吃人的封建禮教終被埋葬!

覺慧是一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他積極參加校聯合會的反封建活動,猛烈地抨擊封建家庭,他勇敢地、毅然地與丫頭鳴鳳相愛。他在五四沖潮的衝擊下甦醒,在理想與現實間苦苦掙扎,他有自己的思想,不盲從,敢反抗。在看透了封建禮教吃人的嘴臉,目睹了一具清白的濕淋淋的屍體,得到了一個蒼白的吻後,明白了,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理想,什麼是追求。他知道,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只有自己才是自己行為的支配人,他從新書中了解到人人生而平等,社會只有在不斷的改革後才能得到發展,不去迎合,不去逃避,不怨,不屈,而華考|zk168是自己去面對,去反抗,去吶喊才能獲得新生!

而令我猶為心痛的則是覺新的悲劇,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覺新從小在愛的環境中漸漸地長成……“他的腦子裡充滿了許多美麗的幻想,如果沒有大的變故,覺新將一步步朝著自己的理想邁進。命運偏偏在此時和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他痛失了青梅竹馬的愛人,與一個不相識的女子結了婚。處在“長房長孫”的他深受舊道德與倫理的毒害,他的內心充滿著不安與矛盾。覺新是真誠的愛著兄妹們,但是新舊潮流的對撞,思想上水火不容。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封建劊子手,他也願接受新思想,只是始終奉行“不抵抗主義”,他也有愛,有血有肉,他的內心也不斷的激盪,只是慢慢地擱淺了……

同時,小說也描繪了眾多鮮明的女性形象:悒鬱的梅,賢慧的瑞珏,善良卻柔中有剛的鳴鳳,雖然她們性格不同,社會地位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驚人地相似。

讀《家》,讓我們感受了封建禮教對人的毒害,並為這對理想的追求,青春的熱情和奮鬥,責任感,使命感所深深感動。《家》中的青年形象對當代青年仍有重大意義:無論什麼年代,青年就是青年,有理想有報負有激情才是正常的!而我們,應該接下青年們手中高揚的火炬,從而讓“家”成為一個真正安定、幸福、和諧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