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懷希望

對知識的追求,對愛情的渴望,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悲憫,是哲學家羅素一生的信仰。而那踮起腳尖的追求與彎下身軀的悲憫,又何嘗不是對那光明未來的希望、憧憬呢?殘缺不過是遺憾,苦難也終究短暫,而我們大步邁進、雙翅展開,便是常懷希望的蓬勃姿態。

現代人的血液在稀釋。海明威在獵槍下結束了輝煌,顧城用冰冷的繩索終結了詩意。海子說:“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可那躺在鐵軌上的青年選擇了死亡,是否與希望消逝、絕望蔓延有關呢?這些滿腹才華的作家詩人,曾經在他們的作品中謳歌光明,讚美人生,但他們的內心卻出現了荒漠,蒸發了熱情,驅逐了信仰,對世界對人生的看法也出現了迷惘,而最終踏上了不歸路。或許,在他們合上雙眼的那一刻,自己人生之樹上的“春芽”正在悄然冒出……

海子孤獨的背影在歲月中模糊而又讓人無限惆悵。而作家陳丹燕在《上海的金枝玉葉》中塑造的郭四小姐則帶給我們長久的心靈震撼。她出身顯貴,備享尊榮,但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淪為了接受改造的窮苦工人。生活的重擔、人們的鄙夷接踵而至,摧殘著她柔弱的外表,而她高雅的氣質與內心的信仰從未磨滅,她仍然堅持每天喝下午茶,從容地面對苦難的時光,她把自己雕琢成一個溫婉與堅韌並存的女子。“哪怕幸福只露出了一根線頭,她有本事將它拽出來,織成一件毛衣。”

簡單循環的日子,踏著節奏的生活,都使我們厭煩、疲倦,我們的雙腳沉重,我們的眼眸黯淡,沒了憧憬,沒了樂趣,又如伺去發現人生的“春芽”,如何去仰望精神的天空?人生是一隻餃子,經歷是皮,磨難是餡,酸甜苦辣盡在其中,只有自己默默消化生命賦予你的辛酸與苦痛,並重拾希望,去感受生活的甜蜜,腳踏實地,在希望鋪成的鐵軌上駛向成功的驛站。

郭德綱北漂多年默默無聞,他說:“沒有傘的孩子就要拚命奔跑”,他在地下室里咀嚼幸福,在破腳踏車上懷揣希望。江蘇衛視知名主持人孟非年輕時在小工廠打拚,整天油墨滿面,他相信“人不可能一輩子都倒霉”,好運總是跟在霉運後頭,人生總有希望。他參加自學考試,奔波在新聞前沿,從記者到主持,從幕後到台前,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如今,這個光頭主持已經在電視上大放異彩。

人生遭遇苦楚,是一種歷練與經驗,它把我們塑造得更加成熟,心中常懷希望,是一種熱情與信念,助我們在疲倦中間到花朵的芬芳,看到春芽的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