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先後的優勢相得益彰

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句話強調做任何事早做總比晚做好。但如果“早起”僅僅是時間的領先,而沒有雄厚實力作基礎,那“早起的鳥兒”也就吃不到“蟲”。

一味求先之優勢,後續可能乏力。陳涉最先舉兵,卻落得身首異處;萊斯最先發明電話雛形,卻終與成功失之交臂;柯達最先發明數位相機,現在已經破產倒閉。一味求快求先,如果沒有不斷的鞏固和積累,沒有持續的創新和發展,最終只會後繼無力,抱憾終生。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牛根生雖然算不上早起的“鳥兒”,在牛根生看來,早起不早起並不太重要,關鍵是要有遠大的戰略準備,要有做大產業鏈的人才儲蓄,正是因為先前這些準備工作做得充分,蒙牛才能後發制人。所以,“後來居上”是先前充分準備的基礎之上實現的,否則後者永遠落後。

先與後的優勢各有千秋,唯有將二者相得益彰,我們才能一路領跑,完勝市場。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敢為天下先”,在當時中國網際網路市場一片空白的環境下“先聲奪人”,創辦了中國黃頁,不到三年的時間該網站就賺得500萬。馬雲“先下手為強”,牢牢抓住網際網路的發展先機,把“先”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然而馬雲仍然居安思危,他敏感地意識到要在網際網路市場一路領先必須不斷地突破與銳意進取,他瞄準網際網路產業界企業與企業間的電子商務,開發了阿里巴巴網站,幫助企業帶來更多更有價值的國際訂單,也因此成為首位登上《福布斯》雜誌封面人物的大陸企業家。馬雲的成功離不開“敢為天下先”的創新和“先下手為強”的搶占先機,更離不開日後的不斷挑戰與突破,沒有後來的銳意進取、持續地創新,馬雲的事業就會停滯不前、後繼乏力。

高三的我們也是這樣,面對挫折積與壓力極應對,蓄積實力,最終必將以猛獸吞狐、泰山壓卵之勢扶搖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