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覺

時刻保持警覺,是人生的一種清醒!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一種生存狀態的警覺;“呂端大事不糊塗,諸葛一生唯謹慎”,是一種為人處世的警覺;“道法自然,敬畏自然”,是一種尊重生態的警覺。唯有清醒地面對一切,時刻保持一種理性的警覺,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對於享樂安逸的警覺,是成就大事的前提。不是嗎?若無勾踐十幾年如一日的臥薪嘗膽,怎能實現“三千越甲可吞吳”的雄才大略?若無太平天國後期領導層大興土木、奢侈淫樂的放縱,怎能在較短時間內導致政權的土崩瓦解?若無建國初對於張子善、劉青山的嚴厲懲罰,怎能實現長期吏治的風清弊絕?的確,人都有貪圖安逸的惰性,但也有抗拒安逸的警覺。只有把持住這種警覺,並時刻強化這種意識,才能走向成熟與成功!

對於假惡醜的警覺,是修身養性的重要內涵。若是大夫,你是否堅守白衣天使的律條,拒絕接受醫藥代表的“提成”?若是官員,你是否踐行人民公僕的誓言,拒絕接受一切形式的有償請託?若是教師,你是否恪守職業道德,拒絕一切有損學生身心健康的體罰與心罰?若是網路高手,你是否信奉“慎獨”的準則,拒絕一切有損他人與組織合法權益的“黑客”行為……無論從事什麼職業,保持對於假惡醜的警覺,堅守做人的底線,才能挺直脊樑做事,坦坦蕩蕩處世!

對於破壞生態行為的警覺,是低碳生活的重要體現。世界地球日那天的晚上,你是否自覺自愿熄燈一個小時,為資源節約而鼓與呼?商場買菜,你是否自己縫製布袋子,拒絕使用塑膠袋?植樹節,你是否推開各種繁冗事務,一定要到荒蕪的山坡種下一片綠色?整理家務,你是否清理垃圾,分類裝袋處理?行色匆匆,你是否小心翼翼,唯恐傷及腳下的綠茵?……也許我們無法阻止惡性環境災難的發生,但我們可以行動起來,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力所能及做起,減少對於自然環境的消耗與損害,成為一個踐行低碳理念的人!

活在紛繁複雜的世界,對一切值得關注的事項,不能難得糊塗,不能麻木不仁,不能麻痹鬆懈,要有一種警覺與清醒,因為那是人生社會的責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