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題記

人生百態,知足常樂,繁花似錦,夢曉故里。是人們知足而樂的期望。知而笑,足而樂,是窮人用5元獎券掙到100元獎金的知足笑意,是他知足於內心追求。富人同樣用5元獎券掙到了是窮人1000倍的財富時他不知足於此而悲天憫人,鬱郁悲嘆。窮人於富人用同一獎券去尋取彼此財富,當收貨財富之時,唯有知足,方能常樂。

知足常樂,淡泊名利。榮獲2024年諾貝爾醫學獎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其成功提取抗瘧藥並將中醫推向世界。而她也被無情“消費”。屠呦呦已經被消費,她被迫重複莫言當初獲得諾獎後的一系列遭遇。唯有知足常樂者,即使在誘惑也淡泊。屠呦呦她做到了,她說““我是搞醫藥衛生的,就為了人類健康服務,最後藥做出來了,就是一個挺欣慰的事。目的就是為了救死扶傷,我已不在乎獲不獲獎,或者是“三無”教授。”老人的話直明心境。救死扶傷的她想的只是救人,知足於淡泊之間。她知足於名利與榮譽,淡泊頭銜於利益。她知足常樂,淡泊名利使她人生足而樂,樂滿年華。

反觀社會。有多少貪官污吏不知足於他們自己的追求,而去把民生、教育、扶貧等民生大計的資助貪之用之。所謂君子之交談如水。一個把名韁利鎖、錢財貨物看得太重的人。注定是不快樂的。不知足是悲。貪財奪權,終而不樂。一代貪官奸臣魏忠賢不顧國之興衰,百姓之疾苦。見財貪之,有權則欺,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九千歲”。因為他不知足於他最初微薄的收入與卑微的官職。最終導致他死在財寶之中,無法享受他所謂的榮華富貴,反而成為後人唾罵的奸臣。倘若他知足於他起初那微薄的俸祿,能夠滿足於不卑微的官職,那么他就不會有“一失千古恨”。倘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不知足於官場的誘惑,還能有樂于歸隱山水之樂?

知足常樂,是屠呦呦淡泊於名利的樂,不知足是魏忠賢貪而不厭的悲。在現今物質橫流的現代社會,在金錢權利的誘惑之下。我們應該做到知足,唯有知足,方能常樂。當今社會是和平和發展的主題,國家唯有知足於國之安邦,樂至於民,長治久安,摒棄霸獨,追求和平才能國之興,民之樂:社會是大家庭,人與人的相處需要知足助人為樂來維繫。知足於錢財而投身助學於教育事業的邵逸夫;知足於淡泊的炎黃老人張紀清;知足於出名的“最美護士”李寶霞。他們都是知足於他們的追求,被人們認可。唯有知足,方能常樂。貪慕虛榮,取而不道,終究不樂。正如山水詩人歐陽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他知足於山水之樂,而樂其樂,唯有知足,方能常樂。

知足常樂,方能樂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