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之本,達之諧

壁有明燭,彩蝶不棲。

探險者們本無心驚擾,卻因隨意之舉,將蝴蝶迫入山洞深處。緣何?

萬事萬物都有其固有狀態,是謂之本色。自然經累世更迭,如一遠古賢者,修身行吟至今,道已有成。一種經歲月積澱的狀態會構成一種穩定,一種經時間拷問的秩序會成就一種和諧。而人為的介入與改變,會打破這樣一種平衡。洞壁幾燭且讓彩蝶不能安棲,更遑論三峽大壩之類的浩大工程。黃河已成地上懸河,洞庭萬頃碧波亦成往事。曾經的山水明鏡,而今不過一句笑談。

本色已破,何美之有?只是人類似乎忘了,自己也同樣是自然秩序中的一環。地震颱風仍頻,pm2.5超標,空洞的大氣,燥熱的地球……這是人類不安於本分,不守護自然本色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然而,千百年前的地球,亦是有泊船漁歌,山鳥樂人的美景的。又是什麼,使當今的人們,只在鋼筋混凝土的巨獸中,看著賬頭不斷增長的數字就能心滿意足?

究其根本,人類在打破自然本色之前,早已失卻了心的本色。

人之初,性本善。這是心的固有狀態,心的本色。

善,不僅是與人為善、與自然為善,更是與己為善。別讓欲望遮蔽了雙眼,別讓物質拖累了夢想,別讓利益埋沒了本心。

現代人多戚戚於貧賤,汲汲於富貴,而放棄了對偉大精神的崇敬和追逐,忘記了對本色的維持。

余秋雨出任上海戲劇學院校長時,黃佐臨先生嘆了句“可惜”。秋雨懂得,校長已近“政界”,一個文人若是接近了外物的繁雜,便再難回歸本色,回歸文化的本位與生命的真實。故他只是整頓了“文革”以來的不良風氣,在強調以本色育人後辭職從文。守護本色,是此間的拋卻,更是秋雨在任期間的一系列舉措,教會更多人堅守本色而不隨波逐流。

守本者當如是。守得本色不變化,更能入世以本色救世。人們需要的正是守住本心的教育,使精神豐滿,才有更為自覺的意識與認知,去守護自然的本色,去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

以不變應萬變,正是守本的智慧。守之本,達之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