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與思

學與思是人生飛越知識海洋的兩個翅膀,這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缺一不可。《論語》有一句話恰如其分地說明了學與思的重要性。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句話的決思大致是,孔子說:那些只學習而不思考的人,無法深入理解、領會所學知識的要義,學得越多,疑惑也就越多,結果就會越迷惘;而那些只知空想不去學習的人,因沒有一定的知識作基礎,就會越想越迷糊,結果也無法取得有效的進步。由此可見,惟有做到學習與思考並重,才能成為真正有智慧的人。

在實際套用中,學習常常是有效思考的基礎,而思考則是深入學習的手段。朱熹說:“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其中的“讀”就是指學習,朱子的這句話說明了在人生求知的旅途上,學與思是相得益彰的,只有學與思雙管齊下,才能步入知識的聖殿。

一般來說,學習是在吸取他人的智慧,而思考是在形成自己的智慧。一位傳記作家曾問愛因斯坦是怎樣建立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回答說:“空間、時間是什麼,國小的課本就解釋得很清楚了,但我智力發育遲,所以比別人想得多了一些,把從書本里學到的,思考了近十年,才弄懂了空間與時間的關係。”愛因斯坦的話正說明了他是在“學與思”並舉的過程中,把物理學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水準上。

對學與思的關係,可以用“採光”與“照亮”來作比喻,學習就是一個不斷採光的過程,有人積累了很多的知識,就像面對著一個充滿光亮的世界,卻不知如何發揮這些光的作用,結果只能被這些光刺得目炫,感受的仍是人生的迷茫;有的人則思索到光的作用就是為了照亮,他們一邊努力去採光,一邊用光去照亮黑暗的世界,結果找到了人生的光明與意義所在。

古今中外的成功者無不重視學與思的作用。中國的孔子說過:“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是說,老夫子整日不吃飯不睡覺,削尖了腦袋的想,結果還是沒有裨益,終於覺得,還是學吧!孔子這是在強調學的重要性。伏爾泰則說過這樣一句話:“書讀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會覺得知道得很多,而當你讀書越多,思考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清楚你知道得很少,從而更加努力。”伏爾泰的這句話說明了要使學習更加深入是離不開思考的。他這是在強調思的重要性。

我們再用一個故事來說明一下學與思的關係。在日本江戶時代,有位著名的劍客宮本武藏。一天,他的弟子柳生又一郎問他:

“師父,以我現在的努力,何時可成天下第一劍客?”

“十年。”宮本武藏答道。

“那么我再加一倍努力的話,多少年可成天下第一劍客?”

“三十年。”宮本武藏又答道。

柳生又一郎又問:“那么從今天開始,我除了吃飯和睡覺外,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練劍,多少年可以成為天下第一劍客呢?”

宮本武藏說:“永遠也不可能。”柳生又一郎很是不解地問:“師父,為什麼我越是努力,離成功反而越遠呢?”

宮本武藏說:“你終日練劍,只會使招數更加嫻熟。而一名真正的劍客,光有嫻熟的招式是遠遠不夠的,還得學會用智慧來運用這些招式,進而創造出適合自己的新招式。那樣才可能成為天下第一劍客。你只知一味苦練,卻不知思考與反省,如何能成為天下第一呢?”

這個故事已將學習與思考的關係詮釋得非常清楚,人類的所有進步與成功都是在學與思的攜手並進下取得的。

人人都知道,讀書是很好的學習過程,因為書籍本身記載了幾千年來前人對人生、社會的思索和體悟,是他們智慧的結晶。通過學習他們的知慧,我們就會少走許多彎路。但是,古人的經驗也有其局限性,所以我們還要認真思考當下的現實情況,修訂以前的錯誤之處,通過自己的思索創新,創造出更加正確的新成就和新成果,從而為人類的進步引領正確的前行方向。

學習是思考的源泉,思考是學習的深化。人生就是要在學與思的有機結合中不斷創新,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