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綿綿悲喜連

范仲淹有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漫漫人生,必有得失。當你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時,不禁會自言得意;當你未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時,便會略顯憂傷。得失的悲喜,全自於己:樂觀豁達,堅毅求索,“失去”也會成為喜劇;悲觀萎靡,放棄退縮,“得到”也會成為悲劇。

春秋爭雄,越王勾踐戰敗而失去了稱霸一方的機會。我們定認為他從此會一蹶不振,抱辱而亡。但是,勾踐卻甘做苦心人,躬身服待夫差,臥薪嘗膽自練強兵,終於攻破吳地,稱雄東南。正是勾踐不言放棄,堅毅求索,才將戰爭的失利扭轉為成功的喜劇。假使他戰敗而一蹶不振,那么青史也不會烙下他的名字;假使他受辱而悲觀消沉,那么吳地永遠是他的終途;假使他歸國而不思進取,那么他永遠只是敗國之寇。反觀西楚霸王項羽,兵敗垂成,自刎於江畔,終成後世嗟嘆之悲劇。試想,項羽如果邁過江東,再招兵買馬訓兵練甲,不待多日便會重現當年風姿。只因他太悲觀,太顧重自己的得失臉面,使得戰敗成為他人生的悲劇。

如是看來,“失去”並不意味著憂傷黯淡,關鍵在你的心態。你樂觀,月缺也是別樣的風景;但你消極,盛放的曇花也會讓你徒生傷悲。

斗酒十千,詩歌百篇。李白用豁達的心態收穫了他人生的喜劇。“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失去了官職俸祿,卻收穫了瀟灑自在。正是他骨子裡的樂觀開達,使他在“失去”中探索追尋;正是他血液里的積極自信,使他“得到”斗酒十千的灑脫浪漫。豈不是世間大喜?而一代謀臣周瑜,官至吳國大督都,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因不滿世人看法,嫉妒孔明才智超群,鬧出了“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笑話,自己也因氣毒攻心而亡。豈不是一大悲劇?只因為周瑜太過消極自卑而已;倘若他的心能夠滿足,或許鼎立之勢會更加強盛,吳國會更加繁榮,世人對周瑜的讚佩也定會綿綿不絕。

正是人們對待得失的態度不同,結果的悲喜也就不同。“塞翁失馬,焉之非福”,我們要積極樂觀對待得失,辨證地思考人生,這般定會是一個喜劇。“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或許,得失的悲喜,只在俯仰之間:關鍵在於心態。於是,終有感而發:

得失綿綿悲喜連,樂對得失喜來牽。

不要隨意輕言棄,留得悲劇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