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好生活的節奏

一個希臘哲人說:“人活著,便是在賽跑,只有速度與方向。”

而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每個人為了自己能體面的生存下去而奮鬥,甚至有些人已經到了廢寢忘食、以命相搏的程度。據調查,精英階層因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過度緊張和勞累,導致平均壽命低於普通人。認真看來,他們的生活節奏要比普通人激烈的多,而不管是不是精英,這種現象都是存在的。可是這種激烈的節奏,並不適合每個人。

生活需要一個節奏,這個節奏沒有好不好之說,只有適不適合。並不是所有人都保持一個高強度的節奏就都能成功,勉強為之只是勞心勞力,不但得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可能弄巧成拙。生活的精髓不在於一直拼拼拼,而是在恰當的時間,用恰當的方式,去做一件恰當的事。就像一首曲子不能從頭慷慨激昂到曲終一樣,不計後果的衝鋒只會加重傷亡。沒有必要不斷給自己的人生加速,這樣只會讓自己不堪重負,最後被自己加的壓力壓迫,損身損心,得不償失。

人生在世,窮也一日,富也一日,錢財名利不過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而我們能做的最實在的事就是有一個好的身體,一個好的本錢。我曾聽聞一句話: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對的,只有好好活著,才能說自己想乾什麼,想要什麼。

而這,就需要我們掌握好自己的節奏。

一個關於蝸牛的故事是這樣的:兩隻蝸牛同時遇到了一堵牆,一隻蝸牛選擇了爬過去,而另一隻卻選擇了繞過去。

它們的做法都是對的,區別只是在於第一隻選擇了迎難而上,第二隻選擇了避其鋒芒。他們最後都會取得成功,但兩種成功似乎也有不同。第一隻翻過牆後它會過度疲累,那是它的代價;第二隻選擇繞過牆,它付出的,顯然比第一隻輕鬆的多。

或許有很多人因為不間斷的奮鬥實現了自己的目標,但他們也以身體的不再健康作為代價。那種方法並不適合每個人,何必學習那些呢?何必打亂自己的節奏呢?我們最應做的,就是掌握好自己的節奏,進退有度,張馳結合。過剛則易折,生活猶如打太極,我們應學會用舒緩去緩衝激烈,用綿綿無盡的水來圍阻重越千斤的力。良好的節奏能夠讓我們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去面對各式各樣的挑戰,能夠增加我們成功的籌碼。

速度並不是一切,理智的掌控好節奏才能讓我們贏得生活中的一場場博弈。我們得學會什麼時候放鬆,什麼時候加速。正所謂他強任他強,明月照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