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懂了高中話題作文

那一刻,那每一刻,都讓我成長,他們的眼神里透出的都是愛,滿滿的愛,我明白了,那是鼓勵,是關懷,是愛……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我讀懂了高中話題作文,歡迎閱讀。

篇一:我讀懂了四季

四季,被自然打造的井然有序。暖的春,熱的夏,涼的秋,冷的冬。當用熾熱的心去觸及它的那一刻,我讀懂了它——讀懂了四季。

當冰封的山澗迎來了第一股暖風,淺淺的陽光斜射在潔淨的冰面上。隨著風的腳步開始融化,叮叮咚咚,清脆悅耳,這是大地的鬧鈴。這一刻,大地母親醒了,緊接著叫醒了她的孩子們。山腰上潔白的梨花顯出了她的的惆悵。不由得讓人想起《虞美人》中的“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湖邊呢“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的景象更是表現的淋淋盡致。春光無限,萬物自由自在的生長,無憂無慮的生長。春,是萌發與和諧並存。

夏日的烈火炙烤著大地。春天的嫩芽早已變成濃綠的枝葉,遠處山上的樹木鬱鬱蔥蔥。山腳,清香和荷塘旁是濃郁的稻香。金黃的稻穗里是收穫的喜慶。傍晚,老人們一起在荷塘堤上乘涼,談論著今年的收穫。塘里的蛙聲,連續不斷。可謂“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陽光盡情的揮灑著,樹上的桃李,努力的汲取自然的營養。而有的,經不住這焦陽的炙烤,已變成了一個乾核。整個大地,生機盎然而又充滿了挑戰。夏,朝氣,是迸發。

夏季的餘溫還未散去。荷葉也開始變得憔悴,焦黃的荷葉上,時而有一兩隻蜻蜓在上面住腳。樹上的果實,已被夏日的焦陽煉就得成熟,變得金黃圓潤,在陽光的照射下,像黃水晶沉穩的掛在樹梢。遠遠望去,整個山腰,像一條黃色的紐帶,早已黯然無光的山丘,一下子變得精神抖擻。農民臉上,是收穫的喜悅,籮筐里,是汗水釀造的結晶,裡面填滿了仙露瓊漿。秋,是成熟,是穩重。

當秋風吹黃的最後一片樹葉,它的使命也就結束,之後,便是那刺骨的寒風,焦黃的樹葉隨風飄落。周圍全是光禿的樹枝,光禿的山丘,顯得死氣沉沉。往日的輝煌已不復存在,整天籠罩在陰雲里,偶爾的一縷陽光,便是那回憶的理由。曾今的輝煌與燦爛以被這陰雲所吞噬。唯有在陰雨綿綿的日子裡,還有那一兩珠冬梅輝映著。這時,不由得有些惋惜,往日,就應該更加努力的創造,讓冬,多一份色彩。可是,也沒後什麼後悔可言了。冬,是回憶,是惋惜。

四季,也許就是這樣,考驗萬物生長的一種歷程,當用那熾熱的心去感觸它的那一刻,一切都會變得簡單明了,那是你可以驕傲的宣布——我讀懂了四季。

篇二:我讀懂了蘇軾

寒假對初三學生來說是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最好時間,從作文中就可以看出,很多學生都非常“懶”。他們不習慣或者說不屑於把日常生活的積累帶入作文中。建議這類學生一定要注重生活素材。同時,要注重語言的組織,不要因為語言組織不恰當而使整個卷面缺乏規範性和嚴謹性,這是作文的一大禁忌。

在唐宋八大家之一,我最敬佩的人就是你蘇軾,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而我讀到卻是不一樣的你。

蘇軾,你是多情的,要不你就不會“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你是思念你的弟弟的,而你又不能回去看弟弟和父親。你這就和王維一樣,“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心裡想著父親和弟弟而又不能看他們,你現在的處境,還能思念著父親和弟弟。難道,這不能說明你是多情的嗎?

蘇軾,你是孤獨的,要不你就不“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你是需要有人陪伴的,你被貶官時,身在異鄉,在八月十五的時候也要獨自一人在自己喝酒,喝得大醉。沒有人陪伴你,你只能自己和自己喝酒。

蘇軾,你是無奈的,要不你就不會“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你是清白正直的,你不想在這個污濁的人間,而是想到潔白的月亮上去,可是你又怕自己承受不了,月宮上的孤獨和寒冷。無可奈何只好在人間。

蘇軾,你是開朗的,要不你就不會不應有,何事常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你是開朗的,你知道“此事古難全”,所以,你在異鄉思念著父親和弟弟。自己卻開朗的心態來面臨著孤獨寂寞。最後,你“轉朱閣,低崎戶”,而自己又“照無眠”在詩的尾端寫上了一句能表達你開拓的胸懷。“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你的的確確是才華橫溢,但是,我讀到是不一樣的你。蘇軾,我讀懂了你。

篇三:那一刻,我讀懂了

在這個世界上,最關心你的是家人,在你失敗的時候給你鼓勵,在你高興的時候陪你一起笑,在你成功的時候,他們告訴你戒嬌。那一刻,我讀懂了;他們的眼神,我懂了。是鼓勵,是關懷,是期望

愛在心口難開

父親是個不善言辭的人,從小,我自以為和他的關係,只存在於名義上的“父女”,他不懂我,他也不知道我需要什麼。在一次考試失敗後,我的心情也跌倒了低谷,放學後,我將自己一個人鎖在房間裡,望著窗外的天空,一片灰濛濛,眼前忽然被一層雨霧蒙著雙眼,噢~那只是下了幾滴“小雨點”罷了,我一個人坐在地上,孤獨的像失去水的魚兒,不得呼吸,無法動彈。就在這時,門被打開了,是爸爸,我不以為然,他輕輕的推開門,沒多說什麼,只是把一碗熱騰騰的核桃露,放在書桌上,碗下還墊了一張紙,他臨走時說了一句:“餓了幾喝點吧!”我望了他一眼,他那布滿血絲的雙眼裡,發著光,透出的是一絲鼓勵,父親走後,留給我的,除了那寂靜的房間之外,還留了一絲鼓勵。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最終倔強還是屈服於理性,我走到書桌前,捧起還厚一絲餘溫的碗,那張墊在碗下的紙進入了我的眼帘,上面赫然躺著幾個字:只有經歷過失敗而成功的人,才是最強的人。腦海里閃現出那鼓勵的眼神,告訴我:“失敗並不可怕。”我振作起來,決心下次要超越自我。

父親的眼神,是鼓勵的眼神,那一刻,我讀懂了,那是愛。

愛在病床之間

一向堅強的我敗倒在病床上,原有的傲氣化作灰燼,除了難受還是難受,除在我身旁一直守護我的,是母親,還有她那雙漂亮的大眼睛,一直注視著我,知道點滴不在滴落的那一刻,才眨巴眨巴地動了兩下,我全神貫注的她的眼神,不曾滲透出任何雜質,只有純純、濃濃的愛,透出的是關懷。

母親的眼神,是關懷的眼神,那一刻,我讀懂了,那是愛。

愛在言語之間

我的童年裡,360天只有兩個人,一個是爺爺,一個是奶奶,父母工作忙,只有爺爺奶奶帶著我,爺爺內向,不曾與我交流太多,只有奶奶寵著我,捧在手中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上學之後,與他們的聯繫也少了,只是打打電話,偶爾回去探望。那天回去,奶奶囑咐我要好好讀書,為祖宗添光,她深情的望著我,夾雜著淚水,閃著淚花,那是期待。

奶奶的眼神,是期望的眼神,那一刻,我讀懂了,那是愛。

那一刻,那每一刻,都讓我成長,他們的眼神里透出的都是愛,滿滿的愛,我明白了,那是鼓勵,是關懷,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