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守望的優秀話題作文

我認為花是蝶的守望者。而祖國的大好河山則是中華魂的守望者。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關於守望的優秀話題作文,歡迎閱讀。

篇一:守望

有人說,蝶是花的精魂,是花前世不滅的思念,來尋找今生的誓言。我認為花是蝶的守望者。而祖國的大好河山則是中華魂的守望者。

(一)烏江,項羽

烏江水失去了往日的寧靜,此時此刻正在低聲地咆哮著,如同錚錚作響的兵器。劉邦的軍隊在步步逼近,馬蹄聲,兵器的碰撞聲隱約可聞。項羽看看烏江,長嘆一口氣。躺在身邊的虞姬悽美無比,流著血的粉頸像開了一朵火紅的玫瑰。

烏江流淚了,江東父老流淚了,霸王的心也流淚了。霸王寧肯死也不肯苟活,死得轟轟烈烈。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是霸王死前留下的。烏江至今還在守望著霸王項羽,守望著他這番豪言壯語。

(二)錫山,阿炳

社會的動盪不安與阿炳臉上的平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阿炳拄著小竹棍,戴著墨鏡走在當時那個風雨飄搖,狼煙四起的塵世中。

來到錫山,阿炳停下了腳步,雙目失明但心還未死,呼吸著錫山清新的空氣,阿炳坐下來,坐在山中的小石凳上,將飽經滄桑的二胡從背上取下來,陶醉在《二泉映月》行雲流水,空靈清幽的意境中。錫山也被陶醉了……

阿炳走了,錫山還在。錫山在守望,守望著孤獨的阿炳,守望著《二泉映月》。

(三)黃河,李白

李白一襲白衣站在黃河邊,吟唱著“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詩句,喝著玉液瓊漿,回想起在朝廷上的不得志,大叫道“安能使我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的開心顏!”面對著奔騰豪放的黃河水,他寫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壯語。傳說李白正式在此時編寫了著名的《李太白文集》。九曲黃河見證了詩仙李白,見證了“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的李白是如何“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

九曲黃河在守望著,守望著“我本楚狂人”的李白。

篇二:星的守望

總會有那么些溫暖的星一直守望在月的身旁,就看你有沒有發現他們。

——題記

夏天傍晚,獨自漫步在孤寂狹長的走廊,望著天邊那抹紅暈逐漸染上冰涼的微藍色,一輪冰冷的月不知不覺間引入了我的眼帘,而那藏蓄已久的苦澀也開始肆虐地蔓延。

“70、71、69,為什麼總是這么低?”我望著那輪孤單的月苦笑著問自己,“明明都那么努力了,可為什麼還是這樣?”眼前變得光霧萬重,隱約間我看到了記憶中那些冰冷的畫面:昏黃的燈光下,男孩挑燈夜戰的背影;男孩接到成績單時大家鄙夷的目光;還有那句“你到底什麼時候才會懂事”一遍遍烙在男孩身上……

視線一會模糊一會清晰,而我的心卻越發冰冷,正如眼前這輪冷月一樣。

“月呀,你難道從來都是這樣的嗎?獨自一人熬過這樣一個個漫長的夜嗎?”苦澀的淚水終於奪眶而出,我竭斯底里地向著夜空宣洩著對生活的不滿、向上蒼質疑著。

偶然間,似乎也是必然,一道微弱的星光撞進了我的視野。冷月身旁的那顆星給了我最好的答案——渺小的星光像一團溫暖的火焰,點綴了冷月、使他看上去不再像剛才那樣寂寞了。

忽然間我想起了期末複習的那段日子裡,爸媽輪流陪我挑燈夜戰的場景,不知在多少個夜裡,是誰一次又一次地為我端來熱氣騰騰的牛奶,是誰在那一聲又一聲的嘆息中給我講著無數的勵志故事,又是誰在一遍又一遍的演算中為我遞來一張溫暖的毛巾……想到這裡,心裡感覺好受了許多。

眼帘間不知何時又映入兩顆璀璨的星——冷月開始變得溫暖起來。

又記起了平時班主任老師耐心教導、同學們的熱心關照、爸媽們的默默奉獻……啊,生活中那么多溫馨可愛的畫面,我為何現在才發現!冥冥中,眼前不由得泛起一層熱浪。

朦朧中所看見的夜空星光搖曳著,冷月再也不冷了,即使是在漫漫長夜中,也會有群星的守望給予他溫暖的力量。我也不再感傷,因為我發現了生活中那些為我守望的點點星光。

星的守望,讓月兒更明亮、讓心兒而更堅強、讓我學會了在失敗與挫折中不斷成長!

篇三:生命的守望

當無數人在瞻仰那些名聲顯赫、地位尊貴的名人之時,我在那難以計數的灼熱渴求的眼神中突然嗅出了一絲悲涼與寂寞的氣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千古風流人物被人們所一代代地推崇:他們的功績、他們的成就,他們在人世間最光鮮亮麗的一面,然而,他們的寂寞呢?就是“輝煌”這座高樓大廈身後那抹不去的影子!

有誰看見歷代帝王在千家萬戶皆熟睡的深夜,孤自一人批閱那堆得足以埋下他的奏摺。他有萬人之上的風光,亦有深夜無寐的無奈。

有誰看見諸葛孔明仰望長空,想起先帝,想起出師一表的志氣,想起五攻中原都未成大業的痛苦與怨恨。他有空城怯敵的智慧,更有壯志未酬的傷心。

有誰看見魯迅先生面對具大的歷史變革,在自己的選擇上“荷戟獨彷徨”呢?他對中國人民的無知、麻木的痛恨和對現實無力挽回的局面的惆悵又有誰了解呢?他有筆作有力的投槍,可以針砭時弊,但也有希望與現實巨大落差下的深沉痛心。

……

自古以來,像上面所述的名人還有很多,同樣他們也有那輝煌之中夾雜著的釅釅的寂寞。

這寂寞深得道不出,濃得化不開。是杜甫年老時“茅屋為秋風所破”時的無助;是陸游聽“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時的悲涼;是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的失落。

從某種程度上講,輝煌中的寂寞是必然的。為爭取輝煌而奮力一搏時,是自己與自己的較量,是寂寞的;登上輝煌的巔峰之時,唯我獨尊的意氣,是孤獨的;取得輝煌後,眾人的瞻仰與崇敬似乎更拉開了你與凡人的距離,這也是孤寂的。

“英雄從來寂寞”,因為英雄做了常人無法做的事,想到了常人無法預計的未來。就像人們所敬畏的神明,很完美,但卻沒有和人間子民聯歡的權力。

輝煌與寂寞是並生的,人們常以為寂寞的人是可悲的,但是那無數仁人志士的寂寞卻更襯托他們的輝煌。

英雄的寂寞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對理想超越常人的更高的要求。這種寂寞中更注入了一種生命的堅持,一種生命的不屈。

英雄的寂寞是一個人對生命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