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不會被風化

無論我走多,走多久,我都不會害怕。因為故鄉永遠在那裡,不風化,不老去。

——題記

隨著求學時間的增加,我對故鄉的思念也愈發濃了起來。有多久沒有回去過?我已說不上來。仿佛故鄉那一草一木今生只在夢裡見過一般。

我所說的故鄉,不是我腳下這塊因求學而長久生活的土地,而是那個有著破舊不堪的土房,滿地道不出名野果的村莊。雖然離開她時,她已翻新了舊時的模樣。但我始終不能忘卻那一下雨就會流下飽含我整個童年美好時光的條條泥水的土房。

離開故鄉很久了,不曾回去看過。可我時不時會想起她,想回去看看她。故鄉泥濘的小路,我跌跌撞撞地走過;故鄉游著游魚的小河,我小心翼翼地趟過;故鄉家門前那棵只結酸石榴的果樹,我也嬉笑著爬上過……故鄉留給我的不多,隻言片語,不過整個童年罷了。

我不敢回去,說不出原因的,可能是我怕她不再接納我這個離她遠去的“遊子”。我卻如此的想回去,再走走那崎嶇不平的鄉間小路;看看那些或許還存在我童年記憶的東西,我還想跪跪那未曾謀面的祖父祖母的墳頭,放一束土生土長的野花,再燒下一把紙錢,讓他們知道我忘不了故鄉。也許,我並不算什麼漂泊在外的異鄉遊子,但對故鄉的那種遊子般的心,像是離開過故鄉,千千萬萬次預歸不得一樣。

鼓過很多次勇氣,卻從未真正回到故鄉過。可是這次,我終於回去了。打著此篇作文需靈感的旗號。我懷著激動又惶恐的心回到故鄉。爸爸的車在公路上飛馳。我望著窗外,故鄉的田野,故鄉的魚塘。泥濘的土路墊上一層又一層碎石,掩住她的過往。小路邊的房屋,一戶比一戶寬敞。伴著碎石路的“咯咯”聲,我的心情愈發惆悵。我擔心,我的“記憶”早已被時光翻新。

當我走過家門前的那個轉角,我不禁停住了腳步。倒塌的土房,只留下高低錯落的土牆,土牆上頭已被雨水遍遍沖刷圓滑,遍地野草耀武揚威的搖動著。我欣慰卻還有些失落,難道故鄉只剩這些了么?

不,不是的。當我聞到門前空地上不知誰家的黃豆被太陽曬出豐收那熟悉的味道;當我看見門前的酸果樹一如既往;當聽聞我們回來趕來看我鄉音喚乳名並噓寒問暖時,我心中百感交集。轉身回望那故鄉唯一留下的土房,故鄉啊故鄉,原來,我來過,土牆就不會忘記,酸果樹就不會忘記,豐收的果實不會忘記,還有故鄉你,也不會忘記。

回去的路上,看著田間勞作的鄉人,我問爸爸:“為什麼鄉村在發展,土牆不變?”爸爸打開車載音響,放起《在希望的田野上》,說:“因為你的作文題。”

我安靜地坐著,望著後退的故鄉。喔,故鄉的土牆不會被風化,故鄉的親情不會被風化,故鄉豐收的喜悅不會被風化。無論我何時回來,故鄉都用她溫暖的懷抱歡迎著我,那樣樸實,美好。

回到家,攤開作文紙,提筆鄭重的寫下,我的故鄉,她永遠不會被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