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蟲鳴

午夜夢回,雨聲淅瀝,落在雨搭上,匯聚成滴,時斷時續的滴落著,噼啪有聲,仿如空谷的磬音,在暗夜裡迴響。清脆,空濛。

可這雨,卻遮不住喧囂的蟲鳴。

樓下的草叢裡,蟲聲盈耳。吱吱——,唧唧——,啾啾——,唧唧啾啾,各種蟲聲密織成網,組成了秋夜的大合唱。它和這雨爭喧奪勢,搶了秋夜的風頭。

四圍是這樣的安靜,唯有蟲鳴,給夜填充著無限的生機。

秋蟲在告別這個季節時,做最後的歌唱,等待著來年的再現。

自春以來,我努力的傾聽著,企圖在喧鬧的小城裡,聽到蟲兒的鳴叫,聽到青蛙的叫聲,聽到蟬兒的低鳴,可是這些天籟之音,總是遲遲,再遲遲的來臨。

最終沒有在小區旁的環城河裡,聽到青蛙的鳴唱。

記得2024年,家剛搬來的那個夏天,夜半蛙鳴,聒噪於耳,月光下臨,穿窗而入。每當半夜醒來,聽著蛙聲,看著皎月,如入仙境,我真慶幸自己選擇了這么一個好住處。可是,這兩年,蛙聲少了,今年,蛙鳴竟消失了。

我努力地撲捉著這動聽的天籟之音,只得到城郊,到鄉下去尋找。

蟬鳴也來的太遲,我等了一夏。只是到了入秋,那些寒蟬才淒切的悲鳴了幾天,總覺得聲不竭,力不足,聽了有幾許失望。

是城河裡的水受到污染了?是樓群的崛起,使樹木減少了?還是其它原因,讓這些自然之音遠離了我們?

值得慶幸的是,那些蟲兒躲在泥土裡,得以存活。讓這小城除了噪雜的車聲和喧囂的人語外,還有一些自然的靈氣在。

年輕時,作為一個鄉村的農家女,我是多么嚮往城市的生活,總認為那裡是人間天堂,但當我在城裡蝸居久了,才認識到人心的隔膜,才感到自然田園才是我真正的精神領到,因為那裡不僅有我小時候的回憶,還有這塵世里最真純動聽的天籟之音。

我不知道這是心靈的回歸,還是在尋找一種精神的芳園?

作家劉亮程在《遙遠的村莊》里,描繪的灰頭土臉的農人,淳樸的自然之景,樸實的鳥鳴,帶給我們多少美好的鄉村記憶。

物質的富足,帶來精神的失落。現在,我住進了寬大的房子,衣有美服,食有甘味,但寂寞常會不請自來,孤獨常伴左右。所以,在喧囂的人世里,我總是在努力的尋找,給心靈一個支點。

越來越喜愛自然本真的東西,喜愛走近大自然,喜愛在文字里放牧思想。

劉亮程在《與蟲共眠》一文里寫到:“我們這些聰明的大生命卻在漫長歲月中尋找痛苦和煩惱。一個聽煩市囂的人,躺在田野上聽聽蟲鳴該是多么幸福。大地的音樂會永無休止。”

是的,傾聽蟲鳴,生命簡單到只剩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