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字為心,運墨天成——走近著名書法家關慶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六月的陽光,暖暖地照進客廳,有音樂混合著花香與陽光的味道,在室內靜靜流淌。牆壁上河北書法家關慶豐先生送我的那幅《念奴嬌。赤壁懷古》因了陽光的照射,愈發俊逸醒目。思緒涌動,不覺間有記憶漫過心底……

很小的時候,就讀過《三國演義》,而因了蘇軾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對《三國》裡面的人物更加深了一層認識。喜歡那種“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豪氣,或許因為是北方女子吧,多年來,馳騁文壇,文筆中縱萬千清麗婉約,骨子裡卻總免不了那種大氣豪爽的天性。

與著名書法家關慶豐先生初識,是在一年前。網路同行,他喜歡我的文,我喜歡他的書法,彼此幾乎沒有過多的交流,他時常來我空間讀文,我偶爾去他空間賞字,一兩句點評是唯一的溝通。然後,今年三月中旬,我突然收到他的空間留言:一笑,知道你喜歡書畫,想為你寫一幅書法,你喜歡什麼字?告訴我。”那一刻,一種驚訝混雜著感動席捲了我的心海。驚訝的是,看似淡淡的友情竟是如此默默相知;感動的是,素昧平生卻如此傾情厚愛。

收到關慶豐先生這幅《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在三月底。裝裱好後,我把它端端正正地掛到了客廳,為了一份永遠的友誼,更為了這幅藝術珍品的魅力能夠源遠流長。

(一)

關慶豐,字繁瑞,號墨言人,清逸齋主,堂號:墨言草堂。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楷書委員會委員、石家莊書法家協會楷書委員會副主任、第五屆石家莊書法家協會理事、晉州市“當代文化名人”、晉州市拔尖人才、清逸書社副社長。作品曾參加全國首屆楷書創新論壇暨書法名家邀請展,第二屆“四堂杯”全國書法精品展及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大型書法、美術、攝影家作品展等多次展出。獲海內外大獎30餘次。

走近書法家關慶豐,輕輕撥開他頭上的光環,這位敦厚、樸實長者的經歷讓我震驚,因而也愈發從心底欽佩和讚賞。

請看他文章中的自傳式簡介:

關氏慶豐:乃一介書生,出身幹部家庭,生在困難時期,歷經人生坎坷。十餘歲寫仿識毛筆字,少時即喜文學、歷史、京劇,弱冠左右購買並閱讀了大量中外名著,筆錄百餘萬字。工作後盡職盡責,由於業績突出曾受政府嘉獎。年屆不惑,突遭下崗,而後又遇車禍,命懸一線,大難未歿,可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而今天命之年有餘,劫後餘生,一切歸於平淡,一筆、一墨、一紙、一硯,聽琴臨池,賞文讀史,悉心授業,只想盡己綿薄之力做中華傳統文化之傳人。

多舛的命運,往往是另一段精彩人生的起點。經歷,沒有擊垮他,卻更激發了他追求的信念,從而成就了他更加輝煌的人生。

關慶豐的書法以楷書為主。縱觀他的作品,沉穩、大氣。小字圓潤、娟秀、整齊;大字雄壯、厚重、挺拔。藏鋒、回鋒,收放自如;頓筆、提筆,徐緩有致。運筆靈活多變,錯落有致;行氣自然貫串,神采飛揚。

自古以來,楷書便是漢字書法藝術的主要書體之一,又稱“今隸”、“真書”、“正書”、“正楷”等。因其形體方正,可作楷模而故名。它產生於漢末,盛行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唐朝更是楷書的黃金時代。

好的書法作品,不僅讓人賞心悅目,如風撲面,如雨潤心,那種隱藏在字裡行間的厚重、雄渾、典雅,更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嘆為觀止的酣暢淋漓。在書法藝術上,關慶豐先生始終追求量與質、碑與帖、臨與創、紙與墨、形式與內容的“悟”與“得”,從領悟中獲得,從獲得中提高,從提高中形成自己的風格。他書法作品的兩大特色,其一是自然空靈。宛如行雲流水,叮咚有致,走筆灑脫,提按頓挫起落分明,重處不連不滯,輕處鋒芒畢現。又如夏日花開,各具風姿,朵朵精緻,“無色而有圖畫之美,無聲而有音樂之韻”,關慶豐的書法藝術真正做到了這一點。其二是率真凝重。憑著紮實的基本功,他將一個個無生命的方塊字寫到了活靈活現的地步,行距疏落,字距從容,用筆大氣,精到處不失天趣,厚重時又能靈動,一氣呵成,天趣橫生。

書法藝術堪稱中華文化的燦爛之花,是中華民族永遠值得自豪的藝術瑰寶。關慶豐先生的書法作品很多,但他最喜歡的要數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或許這種大氣磅礴、胸懷豪邁,正是他人生經歷的感悟和永恆的追求吧!

大凡書法家都離不開對文學及碑帖的鑽研和體悟,作為有成就且頗具建樹的書法家,更離不開對文學理論的探討和對傳統文化的堅守。關慶豐先生平日裡非常注重臨帖和閱讀,每天幾乎都要臨帖兩三個小時,用以紮實自己的基本功。他說:“在靜謐的午夜,攜一卷詩書,與月影對坐,靜聽流水之音,心無塵、無欲。在古箏《禪院鐘聲》的音韻中,臨寫《心經》、《金剛經》。在遠山起伏、林樹清幽、水尤清澈、石草曼渺、漁舟唱晚、笛聲縹緲中,臨寫著《蘭亭序》、《洛神賦》,讓閒情寄語絲竹、寄情于山水之間,超然於塵世之外,固守著那片文化淨土,徜徉於傳統文化,書為心畫,詩達心聲。”他把自己沉浸在墨色變幻,線條飛動之中,在一墨一筆中傳遞心性,呼喚童真。這,正是一個書法家最難得的務實與超然。

(二)

關慶豐先生不但是一位出色的書法家,同時在文學上也有很深的造詣。他擅長寫隨筆和古詩,他的作品以雜文隨筆居多,隨性而揮,隨心而就,善於引經據典,文風古色古香。

請看他在《石門雅集序》中寫道:“群賢畢至,少長鹹集,席地而坐,舉杯共飲。誦友誼詩篇,抒同學情懷。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樂在其中矣。”這古色古香的詠唱,足以讓人引發“大風起兮雲飛揚”的酣暢之感。而他在《梨花飄香梨鄉情》中的細膩描寫,又無不讓人感嘆他文筆的清麗飄逸:“每當春分過後,穀雨來臨,梨花就如守時的君子,在春風春雨中競相綻放,普天之下的花,要說白,當數這梨花了,千朵萬朵,壓枝欲低,白清如雪,玉骨冰肌,素潔淡雅,靚艷含香。”誰又能說這情這感,不是出自一份縝密的心思呢?

關慶豐先生平素追求一種自然、平和、恬靜的生活,這種情愫在他的文章中隨處可見。“在眾多文字之中,惟喜寧靜。寧靜,是一種雲淡風輕的寂寞。平淡的流年,看一些著色的記憶,躍過生命的底蘊,奔涌而走,無需感嘆,那不是流失,而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鏇律。”(摘自《往事若夢成追憶,獨坐書齋嘯晚風》)。“一人一心窗,一份淡雅的情懷,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獨坐於歲月一隅,指尖流淌著陽光的美好,讀著那些錦瑟年華的句子,將點滴的感悟融入水墨情懷。朝霞中捧著一縷歲月的暖香,夕陽下,輕擁落日餘暉的絢麗,門外是紅塵喧囂,心中卻是風輕雲淡。”(摘自《靜修何必深山隱,人間處處桃花源》)。他的作品筆筆通透,字字唯美,婉約跌宕。

關慶豐先生的文章以勵志類居多,間或有古詩詞相輔相成,文字與書法構成了他生命軌跡的主體。他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中寫道:知識是一本大書,歲月是一本大書,自然是一本大書,人生更是一本大書。人生是一個過程,生命的意義,在於耕耘,也在於收穫。“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而今,走過知天命之秋的他,正用這種不屈不撓和樂觀向上的精神,來激勵自己不斷進取,翱翔藝術的瀚海。

“運墨如已成,操筆如無為”,我們堅信,書法家關慶豐先生在他的藝術生涯中,那份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定會隨著墨韻飛揚而碩果纍纍四溢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