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與愛

茶與水的相遇,實在是一種前世今生的緣分。

我拂開茶葉盒的蓋子,用指腹撮了一把茶葉撒進圓滾滾的茶壺,細長乾硬的茶葉撞擊白瓷的壺底,如碎玉落進深澗。滾燙的開水大口呼吸著湧進茶壺,仿佛迫不及待去擁抱一個早已注定的誓言。茶葉以近乎瘋狂的姿態鏇圍、舞動,一瞬間充斥了茶壺中的天地。

愛茶,不僅僅是喝茶。新茶,老茶,看似神聖虔誠無比的茶道,關於茶的一切。

愛茶,大概源於茶的普適性。黝黑粗壯的漢子大碗喝茶,爽口解渴;相知多年的朋友聚在一起,共飲一壺,那些自不必說的情分或人生感懷,都沏進小小的杯里;與世無爭的雅士,禪居深寺的老道,品茶,自得其味,一杯清茶,便氤氳了天地人。

我小心地挪開茶壺的蓋子,茶葉已完全舒展,清綠的水面上浮著泡沫。一切歸於寂靜,我仿佛聽到了一聲細細的嘆息。

誰在嘆息?誰在手捧著溫熱的茶杯,滿懷憂愁地嘆息?

既愛,又怎能不憂?

不論是中國的茶道還是日本的茶道,都講究四個字:和、靜、清、寂。只是在穿越了千百年古道茶韻的今天,誰又能褪去鉛華,閉門喧囂,再為自己沏一盞茶。

他們互相炫耀,自己茶葉的尊貴,茶具的精美。他們從冰櫃里取出裝在塑膠瓶子裡冒冷氣的茶飲料。不由地擔憂,源遠流長的茶文化將如何保持其充滿古意的純粹?

想起洪應明在《菜根譚》中所寫:“茶不求精而壺亦不燥,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素琴無弦而常調,短笛無腔而自適,縱難希遇羲皇,亦可匹儔秘阮。”真的,“茶不求精”,只要“壺亦不燥”即可,品茶即是品人生,又怎能不令人擔憂,虛誇和浮華污染了那一壺清茶,最終遮蔽了曾經嚮往真實的人生。

愛茶,卻也憂茶。那份清澈澄明的熱愛永遠不變,那種沉甸甸的憂愁也真實存在。憂與愛不論如何交錯,最終無言,就都化進杯中,啜飲,細品茶中的苦與甜。

我端起桌上的茶杯,茶已涼了,有半卷的茶葉半沉半浮在中間,像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在沉沉的空氣中凍結,露著一半熱愛,卷著一半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