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高度

世上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種生活。芸芸眾生,千姿百態。每個人都在耕耘自己的生活,攀登不同的山峰,抓住不同的高度。志向有多高,生命就有多高。

乞丐是很適應卑微地活著的。他們只需最低的物質供求就可以活下來,而精神,他們是無從談起的。於是,隨處都可以見到他們襤褸的衣衫,空洞的眼神以及遊魂一樣的腳步。但他們也只是能夠活下來呵!他們手裡持的只是行走於這個世界的最低通行證。可是誰能斷定他們不幸福呢?我們可能覺得他們卑微,可他們或許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用付出一絲勞動就可以活著,活著就是好的。我們不能苛求他們像我們一樣去為生計奔波,他們原本就只想做乞丐,這就夠了。

乞丐追求的高度就是做個好乞丐。

不說別人,就說我——千百萬中最普通的一個女孩。處於十六七歲的年齡,追求美麗、追求時尚,有時幻想能站在那個最廣闊的舞台上,展示最青春、最靚麗的自己;有時卻想安安靜靜坐在那兒想事情,思索一些對我而言仍深奧的問題。我只是想最輕鬆、最快樂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去努力完善自己。

我追求的高度就是做個快樂的女孩。

讀過《再別康橋》就不會不知道徐志摩。他心思細密又極追求愛與完美。他的詩靈動、純美,深深迷醉千萬人。我羨慕他,我相信許多人都很羨慕他,他的文采,他的名聲足以讓他可以傲然於世,贏得最美妙的感受。他該是幸福的,因為他生活於讚美之中,成功之中。的確,他做詩人是極成功的。可你知道他最想過哪種生活嗎?那是一種最質樸自然的生活——一個人徜徉于山中,可以搖曳一頭的蓬草,縱容滿腮的苔蘚;愛穿什麼就穿什麼;扮一個牧童,扮一個漁翁,裝一個農夫,裝一個走江湖的游醫,裝一個獵戶。可以在青草地里坐臥、打滾、狂舞、信口歌唱,在大自然的懷抱里,體味靈魂的愉快,因為此時他的胸襟會跟著漫長的山徑開拓,他的心會看著澄藍的天空靜定,他的思想會和著山壑間的水聲,有一澄到底的清澈……

詩人追求的高度便是最本真的自然。

不同的時間段,都會有不同的追求高度。這正如對飲料的態度,兒子喜歡汽水,父親愛喝咖啡,爺爺要喝白開水;少年追求熱烈,壯年追求豐富,而老年卻追求恬淡。

無論卑微也好,高貴也罷,生活的高度總會有差異,不要去和別人比高,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妙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