髙一隨筆:樂觀的力量

同一方天空,樂觀的雄鷹會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悲觀的雛鳥會說“前方路漫漫,何處才是我嚮往的天堂呢?”同樣在面臨人生的道路時,樂觀的人會勇往直前,相信“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悲觀的人卻總認為自己不行,從而輕言放棄。殊不知連自己都信不過的人,成功又怎會垂青於他呢?

記得一位哲人說過:“我們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都是好的,至於好在什麼地方,我也不知道,不過將來我一定會知道”。每天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連我們自己都無法預測,我們只有樂觀向上,才會充實地度過每一天。

郭沫若在創作《屈原》時,遭到許多人的質疑,大家對他毫無信心,有人甚至公開在報刊上質疑批評郭沫若,認為他狂傲自大,會損害屈原的偉大形象,這些話傳入郭沫若耳中後,他非但沒有生氣,反而會心一笑,樂觀地接受他人的批評,將別人的嘲諷當作一種動力。終於創造出《屈原》這一驚世之作。後來郭沫若談及往事時將這件事說了出來,他說:“有些事不是我們做不好,只是我們害怕去做,認為自己做不到。”

愛迪生在一次次的失敗後,樂觀地對自己和助手說:“不要灰心,我們只不過又找到了一種不適合作電燈絲的材料。”毛澤東在多年轉戰各地的圍追堵截後,樂觀地對全國人民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樂觀是成功者點石成金的魔法石,是悲觀者畏葸不前的攔路虎。成功的人將樂觀當作一種催化劑,督促自己去挑戰自己,挑戰對手,在挑戰中愈挫愈勇,也越來越樂觀。對於悲觀的人樂觀是成功門前的看門狗,你越逃它追你越緊直到你筋疲力竭,無力反抗。

同是一杯水,樂觀者說“還好,我還有一杯水”,悲觀者說:“啊!我怎么只剩一杯水了”。

有時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差距不是很大,只是在日積月累中,成功者遇事樂觀,敢於直接面對而悲觀者束手無策,猶豫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