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瀟灑

提到“瀟灑”二字,就不由想起初三時的班主任董老師。此人貌似無視規章制度,卻將每屆學生治理服服帖帖,成績優秀,不可不謂瀟灑。

看看別班的老師,沒有一時一刻不圍著自己的班級轉。畢竟是初三,畢業班,老師們生怕出一點岔子,影響到中考。但董老師除了上課、早操,極少在我們面前出現。身為班主任,這就像幾乎不理朝政的帝王般不可理喻,他卻振振有詞:“身為要中考的學生,我相信你們有足夠的能力管理好自己,要從現在開始學習獨立!”

話雖說得漂亮,但這樣散漫瀟灑的管理方式可讓剛升初三的我們好好興奮了一番,不少男生上課交頭接耳,下課追逐打鬧,午休擠眉弄眼。其囂張氣焰比往日更盛。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董老師的那套好像不起作用。

不想囂張的日子過了沒多久,董老師就點名批評了幾名“猴王”,列數其“罪狀”,一條條如同親眼所見。這著實把我們嚇了一跳。看來,他雖然看似什麼都不管,其實卻一直在背後關注著我們每個人。經歷過這一下,我們班級學風漸濃,違紀者明顯減少。

還有一個“瀟灑”之外。學校明文規定,班會課用來討論班級問題,提高學生素質。董老師卻大手一揮:從此以後,本班班會課用來看電視劇!這還真是一個有董氏風格的決定,因為這樣就不用準備班會所用的材料,給老師自己和我們省了不少事。一個普通的軍旅電視劇於是成為了同學之間的談資。說實話,那並沒有特別好看,但同學們都在緊張複習的間隙依靠對它的吐槽和逗趣得到了放鬆,從而使學習效率得到了提升。

第三個瀟灑之處在於他毫不委婉。有同學作業中犯了低級錯誤,他毫不猶豫地以“呆子”來代替此同學的名字。此後不論是誰犯了怎樣的錯誤,同學們都一律異口同聲地稱他“呆子”,促使他改正錯誤。畢竟誰也不願被人這樣稱呼。順便說一句,在背後,我們都稱董老師為“董呆子”,這也成了班級文化的一部分。

董老師其人,可以歸納為八個大字:“無為而治,簡單直白”。為此,我們得以快樂瀟灑地與董老師一起度過原本痛苦的初三。他那獨到的管理方式,對我們毫無來由的信心,都是我心中——我們心中獨一無二的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