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的力量

聖彼得堡博物館和俄羅斯國家博物館有世界上數得上的大美術館。在這兩大美術館裡,我驚訝地發現,除了小學生和中學生集體席地而坐,聆聽詳細而系統的講解之外,居然有幼稚園的孩子們前來參觀。我很納悶:這么小,怎么對他們介紹這些名畫呢?我好奇地靠前去旁聽。講解員是一位富有經驗的老婦人,只聽她向小朋友提問:孩子們,這上面有幾個人呀?這件衣服是什麼顏色呀?這兒有幾棵樹呀?我恍然大悟:原來老師並沒有直接向孩子們講解美術,而是讓孩子們從小就養成走進美術博物館的習慣,讓美術館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從彼得大帝開始,以後的各位沙皇都是美術愛好者和藝術品的狂熱收集者。在涅瓦河岸邊,在列賓美術學院正前方,有兩尊獅身人面像,石雕,巨大而完整。這是18世紀從埃及買回來的。當時沙皇責成大臣不惜一切代價購買,可惜遲了一步,被德國人買去了。沙皇大怒,結果,花了雙倍的價錢。又從德國人手裡買回,放在涅瓦河畔,供全民欣賞。這種魄力,似可稱做“美術建國”。

實際上,藝術的潛移默化是非常有力量的。前些年,俄羅斯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全世界的人都為俄羅斯捏了把汗。可是,在那么困難的條件下。讀者線上閱讀俄羅斯人還是芭蕾舞照看,美術館照去。文化修養有底,一旦政策對了頭,一下子就能翻上來。在整個民族的內心深處,潛藏著很強的自我修復和完善能力,這就是精神文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