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與現實

“萬物皆有所待。”——《逍遙遊》

蒼鷹能展翅高飛,是藉助了廣袤無垠的藍天;小溪能歡快流暢,是藉助了奔騰不息的大海;松樹能鬱鬱蔥蔥,是藉助了險峻高深的山川。

古人云:“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莊子亦云:“且夫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

藉助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力量。

凌晨四點,北風還呼呼刮著,街道上,空無一人,顯得格外空曠和冷寂。一個孤單瘦弱的身影出現在視線中:一手拿著掃帚,一手拎著垃圾袋,身著醒目的枯黃色衣服,沒錯,就是她——不知名的清潔工人。只見她蹣跚地沿街道走著,一邊清掃白天人們殘留的垃圾、果殼等,一邊獨自等待天明,沒有怨言地為這個城市默默付出著。是你,藉助這破舊的掃把,實現了城市的清潔;是你,藉助這黑暗的街道,成為世上的最美“城市美容師”。

藉助是一種態度,一種貢獻。

陳游標走在我國慈善事業的最前端,他為國小籌資蓋校舍,為孤兒捐獻資產,做了許多善事,但其因高調行事,被人誤解為“炫富”。其實,陳游標在“錢牆”前留影,打造“雷鋒”形象等行為都是藉助媒體這個平台來宣揚,鼓勵人們做好事,誰能說最終陳游標的行為沒有給社會帶來有利的一面?陳游標藉助自己的行為,實現了為社會做出一份貢獻的理想。

藉助不當,讓人深省。

當今社會道德倫理問題層出不窮,山西毒筷事件一出,公眾譁然。生產者為了降低製作成本,方便快速,藉助有毒的化學物質來製作出一次性筷子,流向市場。該行為最終實現了商家追求的所謂“高利潤”,卻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並喪失了最基本的倫理道德底線,發人深省。

藉助是把雙刃劍,藉助得當,便有好的結果。魯迅先生藉助筆下的祥林嫂等悲劇人物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們的麻木,人性的自私、貪婪與墮落,警醒統治者。莫言在獲獎時說:“我只是藉助了這個舞台,把故事講給大家聽,實現了講故事的夢想。”海倫雖然生來就殘疾,但她藉助了自己的觸覺來感受這個世界,實現對社會的回報。

藉助是一種強大的力量,而實現則是你正確藉助的必然結果。只要你的目的是真誠善良的,你就能藉助外物實現你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