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放大鏡下找歡樂

人往往會盯著自己的缺點不放手,但要是帶上放大鏡去找歡樂,你就會比現在豁達樂觀。在你的人生中,哪怕一點污漬都會讓你認為那樣的驚喜。

再放大鏡下尋找歡樂,成就一代詩仙。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雖是一代詩仙但是仕途坎坷、曲折難料。在借酒澆愁中,李白逐漸學會了帶上放大鏡去尋找歡樂。正是因為他無限放大自己的歡樂,才讓千篇佳作流傳至今。一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仙在睜大眼睛看世界中,逐漸淡薄名利,成為後世眼中的詩仙。

在放大鏡下找歡樂,成就一代音樂名章。

貝多芬失聰後,仍堅持不懈地創作。曾有人問他,耳聾是否給他帶來了創作上的不便,他堅定的回答道,我只是失去了生命中的六分之一,我還有全部器官:眼、嘴、鼻、腳、手的六分之五,我並沒有什麼不幸,反而我覺得我幸運極了。看!正是因為貝多芬堅強樂觀的性格,才讓人們記住了音樂界的天才——貝多芬。假如貝多芬在耳聰後,沒有保持一顆樂觀的心,就像懦者一樣選擇結束痛苦結束生命的話,那么世界上就不會有貝多芬三個字的耀眼光芒。這就是再放大鏡下找歡樂,讓痛苦化作了優美的篇章。

在放大鏡下找歡樂,成就“鐵人”精神。

當鐵人王慶喜被冠上“鐵人”稱號是,當鐵人精神響徹祖國大江南比是,讓我們才真正明白什麼叫堅持、艱苦奮鬥,更認為真正明白了堅持不懈的力量。在當時設備簡陋下。王慶喜與戰友一盆水一盆水接上山頂,再一盆一盆的將土從山頂運到山腳下

,磨破了一雙有一雙的新鞋。當有人問道他是否想過放棄時,王慶喜堅定的回答道,沒有。他認為每一次的挫折折磨都有樂趣,儘管每天晚上都腰酸背痛,但依然覺得自己苦的值,苦的高興。別在痛苦中執著,別在痛苦中掙扎,你就不會陷入痛苦的沼澤。只要讓自己帶上放大鏡,就會在痛苦中中找尋到樂趣,成為新時代的鐵人。

畫家正由於在痛苦中尋找歡樂,才讓歡樂更加持久。只有在千分的痛苦刺激下,才愈加感受帶千分之一的歡樂。只有在放大鏡下尋找歡樂,才能讓幸福一點點擴大,讓歡樂一點點擴大,也只有在放大鏡下找歡樂,才能讓痛苦化作歡樂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