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起腳尖

傳說中有一種鳥,一生只唱一次,那比所有的歌聲都美妙動聽。一生尋覓那最尖的荊棘,一頭扎在荊棘上,唱出世間最美的歌。

這種鳥,大名:荊棘鳥,它的感人,是因為它“踮起腳尖”,以畢生精力在尋找生命的荊棘,然後又用自己的鮮血染紅整個天宇,生命雖然短暫,卻用“踮起腳尖”的高瞻遠矚,

唱出了一曲無比美妙的歌,雖曲盡而命竭,卻成就了一種令人仰視的高度,傳為世間的美談與傳奇!

其實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誠如一句古話所說:生命的價值並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寬度與高度。我們生命的長度是無法預知的,但是我們要想活著時有一份光發一份熱,用自己的熱情與信念來拓寬生命的寬度,提升生命的高度,非“踮起腳尖”不可!

一代文學大師魯迅就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大器晚成”的他,幾經周折才投身文學;當他困惑於是否有能力喚醒那沉睡在鐵屋子裡的民眾時,朋友們告訴他只要忘情投入就有可能!於是他忘記了個人恩怨而把文學當作投槍匕首,殺向敵陣,充當革命的“馬前卒”而吶喊!他一生有許多敵人,卻沒有一個私敵!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成了他一生偉大人格的寫照!大師“踮起腳尖”,用自己的熱情和信念照亮了中華民族前行的路!

文學大師如此,普通一兵亦如是。在2024年感動中國人物中,令人潸然淚下的人民解放軍戰士武文斌,26歲的短暫生命,用自己對人民的愛給四川災區人民送去了溫暖與希望,連續幾十天不知疲倦的抗震救災,最終一頭栽倒在地再也沒有起來!我一直為之哽咽,因為他僅僅26歲,這樣一個短暫的生命怎不讓人痛心疾首!武文斌的一生雖然短暫,但是他“踮起腳尖”,舍小我為大我,生命之重,重於泰山!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一些“踮起腳尖”的鏡頭:有人為了“生命不息”,醉生夢死“受賄不止”,置黨紀國法與不顧;

有人為了不負“良辰美景”,整天沉溺於燈紅酒綠中,把生命浪費在無聊與消遣之中;有人為了長生不老,竟然吃起了“人肉宴”,喝起了“嬰兒湯”,利令智昏、喪盡天良……這樣的“踮起腳尖”,令人徒喚奈何,憤懣莫名!

其實,生命就很像捧在手中的水,任憑我們的十指如何靠攏,始終擋不住它的流失;生命就像給我們每個人預存在銀行的一筆錢,我們無法得知它增長的數目,但有一點是確定的:我們一天天在消耗。生命,不需要華麗外表的修飾,必須要高尚精神的承繼,唯有熱情與信念可以撐起我們的人生!

正如俄國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言:“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願它燃燒起來。”讓我們用生命的燃燒來體現出生命的寬度與高度吧!若要做到這些,君須記:“踮起腳尖”,志存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