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嚴於律己的議論文800字

高一嚴於律己的議論文800字篇一

自律,是一個簡單又複雜的東西,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一旦能夠理解自律的精髓,必然能成就一番事業。顧名思義,自律就是要求我們在沒有別人監督的情況下,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一定的原則,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要用一大堆的規章制度折磨自己,而是要用自律的行動創造一種井然有序的秩序,讓我們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尋找到更大的自由。至於靠自律取得成功的例子數不勝數。

達到巔峰,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世界上很少有幾個人,能在所從事的領域中被公認為是鶴立雞群的人,而能夠在歷留下名聲的就更少了,而這正是傑瑞萊斯了不起的地方。作為一名橄欖球運動員,他的天賦體能驚人,而且特別罕見,所有的橄欖球教練都想要他,但是僅僅憑藉這個,並不能讓他攀登到這個巔峰,他的成功源於自律。他嚴格要求自己,沒有啃天賦,日復一日的堅持體能訓練,出色的天賦加上踏實肯乾嚴於自律的作風讓他成為了歷最偉大的橄欖球運動員。

說起來,我們為什麼不能自己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呢,只要習慣了自律,讓它成為一種習慣,你就成功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開始可能覺得異常痛苦,堅持不下去,這時正是考驗耐心的過程咬咬牙,挺過這個難關,最後達到你控制自律而不是被自律控制的境界。

常言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就是一種至高無上的自律境界。我們作為學生,還不成熟。思想不成熟有一個主要表現,就是不能自我控制、自我約束。比如有的學生,人在課堂卻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少數學生上課經常遲到或逃課上網;個別學生考試時抄襲舞弊,等等。其實,每位學生都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為什麼還要明知故犯,甚至屢教不改呢?究其原因,就是他們自律意識太差。

希望大家從我做起,嚴於律己,早日成功!

高一嚴於律己的議論文800字篇二

一位母親不小心把盤子摔了,她一臉無辜地歸因於“盤子太滑”,而非反躬自省;她五歲的兒子不慎打破了一隻口杯,則馬上遭到母親的責罵。當個人業績不佳時,銷售經理往往歸因於外部環境不好,或者怪罪於其他部門;當下屬業績不佳時,銷售經理常常只在下屬的工作態度上找原因。這般“寬以待己,嚴於律人”的現象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自己犯了錯,人們往往逃避責任,怨天尤人;發現別人犯了錯,則義正辭嚴,迅速“定罪”。若每個人都這般苛求他人,縱容自己,社會又如何前進呢?因此,我們應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泰戈爾說過:“那些把燈背在背上的人,他們的陰影投射在自己面前。”嚴於律己,就是要求人們把燈掛在身前,勇於查找、面對自己的不足,並及時修正。對自己的錯誤零容忍,才能甩掉歷史包袱,大踏步前進。當年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驚天一跪”,為納粹時代的德國在“二戰”中犯下的滔天罪行誠摯懺悔,令世界人民感受到德意志民族的自省意識與對於和平的懇切。勃蘭特總理的睿智之處在於,作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他知道如何才能帶領德國人民走出歷史的沼澤,走上正常的發展道路。勇於面對歷史,勇於改正錯誤,不推諉責任,拿出誠意,才能獲得諒解,彌補裂痕,癒合傷疤,重塑德國形象,使之融入國際社會並贏得廣泛的認可和尊重。反觀日本近幾年來的做法,倒是“寬以待己”,可以說是與德國的表現大相逕庭:不顧世界輿論與鄰邦的強烈反對,日本首相等重要官員每年到供奉著二戰甲級戰犯牌位的靖國神社進行參拜,不負責任地為日本的侵略行徑進行辯護,美化那場侵略戰爭……此等做法,令世界各國熱愛和平的人們為之心寒和憤慨。人們不禁要問:日本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反思自己的罪行?

錯誤是迴避不了的,它是橫亘於前面路上的一塊塊巨石,你的刻意規避和忽視會令它逮住機會在某一天給你迎頭一擊。嚴於律己,才能剷除錯誤的潛在威脅,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寬以待人,可令他人如沐春風,振奮精神繼續前進。誠如列夫托爾斯泰所言:“我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所以我們相愛。”試著去理解他人,寬容他人犯下的過錯吧。兒子才五歲,失手打破杯子是很正常的事,原諒他吧;下屬業績不佳,也許只是市場環境不好,也許只是需要指點,寬容他吧。這般,才有了最基礎的體諒與關愛。韓信少年窮困,一日遭屠夫胯下之辱,然而當韓信立下偉功成為了大將軍之後,他選擇了寬容,並且知人善用,選拔屠夫作為他的中尉。男兒膝下有黃金,胯下之辱任何人都難以忍受,然而韓愈用他寬廣的胸襟包容了屠夫,他不僅有大將軍的英武,更有偉丈夫海納百川的胸懷。子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寬以待人,予他人改正錯誤、繼續進步的空間,亦是大善。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求索著君子人格的養成之道,卻常被“亂花”迷住了雙眼。孰不知,“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就是達成君子人格之“道”。“嚴於律己”令自我不斷精進,“寬以待人”讓同行者越來越多。若每人都踐行這條“道”,社會定人人在進步,處處是春風。人人皆君子,謙謙之風盛行,社會焉能不和諧美好?

大道至簡。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乃個人進步之道,社會和諧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