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作文年味議論文【三篇】

【篇一】

老屋裡很是熱鬧,儘管沒有各種霓虹燈點綴,但足夠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氣洋洋。門前的竹竿掛滿了鞭炮,孩子們在井口旁邊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親便從外地,從城裡趕回來參加祭祖,沒有禮炮,沒有奏樂,只為了團聚。在我記憶中除夕或者過年的八九點鐘,便會有各種雜技表演,但也許這只是我記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將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經不一樣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們神色匆匆,點燃香燭,長者引領晚輩三鞠躬,少了些紙錢,放了鞭炮,於是便走了,不復以往之香火裊繞,人聲鼎沸。

除夕夜,人是團圓了,但吃完了團圓飯,人們便各自活動,大人們打撲克,孩子們奔向網路,以往家人圍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復存在。大年初一,傳統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該如此的我還是像機械般起床,過我的學習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還是我長大了?

或許年味根本沒有淡,因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簡化、焰火的漸少,還有我看到的各種新奇的過年方式。人們開始習慣了過年旅遊、過年學習、過年運動,牌桌上的人是越來越少了,電視前的人也是越來越少了。從此來看,年味真的沒有淡。我當初下結論說年味淡了,也許是我一時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結論。

的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年齡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兒時天真,當時的我可以拿著鞭炮於各家各戶間串門,在想點燃的時候點燃。現在的我如果這么做卻一定被說幼稚。的確,我必須為這長大作出犧牲。但是如果僅從年齡上看我是長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壓力令我身不由己,我無力去管得了傳統這些東西。相對於長期漂泊在外的遊子,我也難體會其萬里歸家只為一聚的艱辛,我沒有像他們一樣的閱歷,從心底認識到家的溫暖,那么我其實是還沒有長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團圓之時感受到過年的溫暖,卻沒有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於各種傳統的變遷,但也不像老人般懷古傷今似的,過年對於我來說,我認識到的是傳承的力量,是華夏民族千百年來維繫團結的力量,這是我無法否定的。僅僅從我的微薄閱歷來看,年味沒有淡,是我沒有真正長大。

【篇二】

熹微陽光透過紗窗,驚擾了新春的清晨,絲絲縷縷粲然的光束映照街邊的花叢,一派別開生面的繁飾。如初景象,和往日並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借著新年的喜氣,一草一木都頗具喧賓奪主之范。我深呼吸,極力適應著空氣里瀰漫的菸酒味道,換上母親為我精心準備的新衣,對著鏡子勉強露出微笑,這個年,似乎很沉重。

一樣的街道異樣的氛圍,熙熙攘攘的人群尤在,只不過缺少了往日的會心淺笑,行色匆匆。生活到底給了他們多大的壓力,年節里,依舊疲憊落寞。撲面的濃烈香水味令我嗤之以鼻,雜糅的味道似乎在故弄玄虛,我微微蹙眉,她的“盛裝”實是“別有洞天”,粉墨登場,自命不凡也。不由自主地遠離她們,目光久駐於一個身著紅襖的孩子,恍若兀地點燃了這一片糜靜,他天真的笑容盛若燦爛的夏花,手裡拿著嵌有金邊的“福”字,搖頭晃腦,為這壓抑的清晨平添了生機活力。

懸掛的橫幅上刻著祝福的話語,墨色鉛字嬉鬧著說恭喜,可是,輕啟朱唇,千言萬語哽咽在心底,再也無法流露出暖心的問候。回到家,手機熒幕泛著微光,短暫的鏇律突兀響起,苦笑著用指腹滑過,向來我所珍愛的文字此時卻冰冷如雪,毫無溫度。我在想,如果把這千篇一律的字形化成縈繞耳邊的熟悉嗓音,是不是就不會像現在這樣,連祝福都索然無味。

是時代的潮流蛻為牢城,封鎖住人心本來的純真,還是我陳舊的思想早已脫離時代的軌跡,變得虛無縹緲。

罷了,過好生命中第十五個新年吧。

如我所想,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飯菜,可餐桌上卻出奇的安靜,長幼禮節使我愈發拘束,拘謹的禮貌用語無疑拉開了親戚朋友的距離,沒有談天說地,沒有洗杯更酌,沒有熱鬧非凡,反之,他們嚴肅的面容讓我喘不過氣。

匆匆的年夜飯了了而終,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我毫無印象。習慣性地打開電視,本想邀友人共享春晚盛典,可結果卻讓我訝異。

不約而同整齊地坐在客廳,茶水瓜果絲毫未動。他們的雙眼緊盯著手機螢幕,瞳孔里反射出五彩斑斕。我不明白,為什麼在他們看來,那虛擬的頁面比一家人其樂融融更令他們在乎,或許,真的是我被時代落下,成為獨自回憶往日溫暖歲月的孤兒。

不知不覺,零點已至,家人早已入睡。響徹雲霄的鞭炮聲此起彼伏,我站在窗邊,看天邊剎那間的流光溢彩,縱使美輪美奐,卻短暫得若過眼雲煙,片刻之後即是沉寂與感嘆。就像我們早已明白,年獸是個古老的傳說,驅趕一年的愁苦辛酸。我們只是擅長把所有希望抑或憧憬寄托在美好的事物里,麻痹自己,然後繼續奔波。

歲月的年輪周而復始地鏇轉,我們在錯愕時間易逝的同時,失去了太多彌足珍貴的東西。更為我不解的是,我們沒有絲毫感傷,反而樂於接受一切改變,漸漸地,生活開始浮躁,我們所嚮往的追求的,都敵不過時間,都在變。

晚風倏忽,拂過耳畔,格外親切,它攜來一縷年味,對我說,瞧,我比它更加溫暖。

【篇三】

江南沿海的冬天總給人以潮濕陰冷的感覺,人來人往,日月交替,時光綿延不絕,而那恰似顧自凝固的歲月卻讓人漸覺乏味。不知何時,車水馬龍間留下的是一個個寂寞的村落,雖然高速公路縱橫,但呼嘯而過的車輛,即無法帶走落寞也沒能留下鬧猛,村莊裡偶有雞犬相聞卻早已熱鬧不再,原是青壯年都有了更好的去處,每當春節前後,年復一年地重複著北上南下的乾坤大挪移,也唯有“年”能點醒這個慵懶的江南小鎮,為它增添幾分活力。

過年少不了準備年貨,早在春節前十多天,家家戶戶的老人們就開始忙碌開了。小到花生、瓜子、葡萄乾,大到冬米糖、年糕、醬鴨、鹹魚,它們可以搪塞來串門的孩子,孩子們得了禮物,便歡天喜地起來,也不再纏住忙碌的老人折騰,這些年貨也可以留到年後作為零嘴。這些自產的年貨可以存放很久,味道獨特鮮美外觀卻不講究,一如農家人的實在,深受人們的喜愛,不似那些用來拜年的禮物,套著工工整整的盒子,顯得花里胡哨又俗氣難耐,裡面偷工減料不說,弄不好吃死人還不償命,自家做的年貨則多了幾分隨意和真誠。

在我外婆家,每當年三十,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糯米腸,材料卻需要半個月前就準備了,先要將豬大腸洗淨、吹氣、然後晾乾,等年三十一早,將晾好的腸子灌入洗淨的生米、五香粉,一定量的臘肉粒、香菇粒,喜歡其他食材的人也會加入醬料、雞蛋、蝦米、蒜頭等等,最後用線紮緊兩端。糯米腸是要煮過的,等煮好後可以直接吃,也有人喜歡將糯米腸切成小片,油炸、爆炒、蘸醬吃,老人們則笑眯眯地看著孫輩們狼吞虎咽,糯米腸寓意長長,就是期盼孩子快快長高的意思。

如果嫌自己動手麻煩,卻又十分想品嘗地道的年味,就可以起一個大早,帶上提前到手的壓歲錢,在集市上碰碰運氣。無論是為小孩子添置新衣還是饕餮客尋找美食,都能在鄉村集市上滿載而歸。周圍一個個村落通往集市的路上,人來人往,食客們飽經滄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而他們彼此間則神奇地認識,一路上都是熱情的招呼聲,叔你買好了?他舅你也來了?由荷葉包裹的山羊肉,鮮嫩里透著絲絲清香,那肉切得並不工整,粗大的肉塊甚至讓某些斯文的人在下口時手忙腳亂,但那味道的精巧卻好似故意引誘食客大快朵頤,吃大塊肉喝大碗酒,這種豪邁讓人回味無窮。而切片的牛肉經絡清晰,鹹香可口,軟中透著酥,可以當零嘴,也可以下飯。集市上還有香燭、鞭炮、年畫、紅紙、煙茶,和各種糖果香料。紅紅火火的大俗充滿了歡樂與喜慶,農家的年味透著樸素和祥和的智慧,它們與各家房門上掛的大紅燈籠、彩繪燈籠相互照應,仿佛在低聲絮叨著即將來臨的“年”的喜悅。

當一切都準備妥當,忙碌將真正開始,年前大掃除是不可避免的,人們往往會在除夕的前幾天清掃乾淨屋子,撣一撣舊物上的灰塵,並稱之為“除故納新”。大人在忙碌時,孩子們總會摻一腳添亂,為了防止小孩子壞了過年的大事,大人總會在孩子們靠近時塞一把吃的,這么一來,我們這些孩子就有口福了,一天到晚嘴都不停:你在桌子上的果盤裡挖一把,我在大人的手中接一把,你從糖罐子裡拿,我從托盤上拿……在這短短的幾天,就可以長胖好幾斤了。

隨著夜幕的來臨,“年”也將至了,迫不及待的人們點燃了煙花炮竹。在空氣清新的田野上,在溫柔無比的水鄉里,人們似乎從未對空氣中的PM2。5有過擔心,抬起頭,墨藍色的天空中依舊有幾顆星星在閃爍,天空的摸樣仿佛是半閉著眼睛,打著哈欠,似乎是責怪人們的煙火吵醒了它。還有一些星星,在煙火的照耀下顧自掩去了,墮入了墨色的幕布後,藏起了光亮,若隱若現,恰似頑童眨巴眨巴的眼睛。今年的煙火不如往年的瘋狂,樸素而和善的人們意識到了環境細微的變化,收起了未點燃的炮竹,沉寂下了心,回望了一眼安靜而沉默的田野,回了屋子,土地再一次回到平靜安寧的睡夢中。

很難說清楚,人的記憶儲藏在了什麼地方,不過我認為,大概藏在故鄉中的會多一點,藏在童年中的會多一點,就像此刻,我注視著年的落幕,仿佛看見了亘古不變的生命的交替,看見了那延綿不絕的時間正無聲地流淌,難道不是嗎?年過了,萬物待蘇,孕育著新的希望的春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