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字高一議論文:投機取巧,未嘗不可

昔有聞一寓言故事:雞與蛙欲比嗓,則請村中居民皆為裁判,村民們欣然應下。蛙自恃音色圓潤富有張力,賣力叫喊賣弄一夜以博村民青眼,誰料雞修整一夜,破曉時分一鳴驚人,從夢中醒來的村民被這一嗓子征服,聲嘶力竭的蛙悻然落敗。

孫臏賽馬之術與雞的策略幾乎不謀而合,寧說其實投機取巧,倒不如說此二者“英雄所見略同”,皆是建立在對規則的機敏洞察下,知時曉勢,善於變化,會使巧勁兒。洞察力,是駕馭規則的重中之重。孫臏敏銳地發現賽馬賽制僵化固定的規則暗含足以令田忌翻盤取勝的漏洞,這是對漏洞的洞察;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既定規則下必輸無疑,孫臏洞察此點,便自然會思及變通聯繫之處,這是對客觀條件的洞察。漏洞與客觀條件,天然無聯繫,但孫臏卻為其創造聯繫,將客觀劣勢轉為主觀優勢,將賽制之固定轉為調馬之妙計。反觀那隻“投機取巧”的雞,亦是精通審時度勢之術者。

“叫得好不如叫得巧”。知時曉勢,建立在雞對村民夜伏晝出生活習慣的洞察掌握上,它明白何為的時機,它精通比嗓規則要領。蛙固若齊威王有上等之馬,優等之嗓,然自恃甚高,受制於僵化賽制,拘囿於傳統固定思維,終為機敏之士所“欺詐”,敗然而歸。

察其制,知其時,還要善於行,敏於行。這是事半功倍的機巧所在,以弱勝強的關鍵。雞謹慎的蓄力、修整,孫臏別出心裁、不動聲色的偽裝與安排,不是示弱,而是蟄伏,不是木訥,而是變通。只有嘹亮的喊出那一嗓令村民震驚,只要沉得住氣顧全大局之得失,變通得當,該沉穩時隱忍,該爆發時驚艷,必將反客為主,出其不意,穩操勝券。“水之勢避高而趨下,兵之勢避實而擊虛”,“夫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孫子定是投機取巧之術的集大成者,可誰又能言其謬?知時曉勢,審時度勢,“投機取巧”,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