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議論文:那些人

那些人

這是一個我思考了很久的問題。我卻始終得不到答案。

作為一個標標準準的人類,我想應該也沒有多少人能夠用它一生的智慧去回答這個問題吧。因此,我無法知道答案是很正常的吧,我總是這樣想,心裡卻也並不服氣。畢竟這個問題對於我來說是很重要的。

現在的人,該怎么做?

人與人之間似乎都蒙了一層紗,每個人似乎都不願意讓別人徹徹底底的了解自己,因為他想特立獨行,想與眾不同。卻沒有想到每個人的“特立獨行,與眾不同”重合起來,就成了眾人口中的惺惺作態,其實誰又不是如此呢?自己在說別人惺惺作態時,有沒有想過,此時的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是特立獨行還是惺惺作態?

我不懂人為什麼會有差距,但我明白,這一點一滴的差距,是自己造成的。是因為別人的行為讓你厭惡,讓你怎樣,正因為你有這種心態,扭曲了別人善意的行為,擅自扭曲別人的心,到頭來,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已經產生,又能怪誰?

人到底怎樣才能活得精彩?功成名就,衣錦還鄉?成天吃香的喝辣的?鈔票多的數錢都數的手疼?滿身兒,走在街上閃耀的像顆撞了地球的星星?......?我沒有太多的猜測,但我知道這樣的狀況似乎常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人類,最缺乏的似乎是一雙眼睛。我們現在所有的眼睛,沒有光,眼裡的瞳孔早已失去了這個世界人類開始冒險開始體驗真情時的純粹的顏色。

為什麼?你們都知道,太多的壓抑,煩惱,抱怨,傷心,早已壓垮了我們人類活下去的勇氣,不是嗎?

我相信誰都比我更明白。只要是人都應該明白,人應該怎么活,並活得精彩。

我想的方法:做個手術,把心臟取出,刨開,看看裡面是否還有人類誕生時的純真。當然,很多人不想這樣做,我也明白,他們並不是怕疼,也不是怕死,而是怕一旦面對自己的真心,自己就會活不下去,不過這也是人類的第二個致命的弱點。所以人們常常是寧願違背自己的真心,不去面對自己內心的聲音,而選擇金錢,利益來麻痹自己,讓自己暫時不去想這些讓人煩惱的問題。而正是愚蠢的他們,卻深陷於此,而那些被當做是麻痹藥的物質卻再也戒不掉,而自己從那時開始,早已沉迷於物質生活,忘掉了當初人類來到世界統領世界的真正目的———面對自己的真心,認真生活。而這裡的“認真”二字早已被他們理解成了追求奢華的物質生活。至於面對真心,明理的人對著他們那顆骯髒不堪的心靈狠狠的問他們“什麼是面對真心”的時候,我猜他們一定會從胸口掏出大把的鈔票,然後笑著,裝作認識了一個此時正指著他的心的神經病,然後輕描淡寫的說:“老兄,去醫院吧,開點藥吃吃。”當然在他的物質生活世界裡,不會有人這么問。頂多就是一句:“你沒做什麼虧心事吧?”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句:“呵呵你還不知道我嗎?”

我真不敢相信,這就是我們為了征服世界統領世界所作出的努力。

他們再被別人質疑時,會拿出一本經,裝模作樣的念起來:“ 我是一個本本分分,恪守職責的人,我待人真誠,從不耍小心眼。不信你到處打聽打聽,我什麼時候虧待過別人。”我很難想像,他們在面對自己真心的時候.....喔,對了,我想起來了,他滿似乎早已迷失了自己和真心,那顆難得的真心。難道他們心裡不會有意思愧疚嗎?

我至今還是不願相信,當今世上的人,都是這個樣子。恐怕這世上只有那么1%的人還保持著純粹的心吧。

當人們幡然醒悟的時候,心裡會是什麼感覺呢?恐怕沒有人能體會了吧!當懺悔的人丟失了語言,他們又該拿什麼來說明呢?

他們又該拿什麼來拯救他們內心最後一絲良知呢?曾經是空殼的軀體在以後的生活中又能承受多大壓力呢?那些已沒有良知的人又該何去何從呢?他們是否不會在他們生命剩餘的時間裡再一次考慮自己到底該怎么活。什麼才是對自己好的方式?是物質或精神。可惜,在人到中年時,被利慾薰心,也是正常的,人要的是兩樣:物質或精神。由於他們的怯懦而使他們沒有面對自己的勇氣,而喪失了精神方面的養料,不由自主的把注意力轉向了物質,其實這也怪他們自己。一切都是他們自己咎由自取。面對自己的怯懦,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思想,畢竟這一股邪念的控制力量是區區的人類所不能練就的。所以,在失去精神之後他們自然而然的把注意力轉向物質是正常的,畢竟他們的心靈很脆弱。憑他們那點力量,極限恐怕只是拿大把大把的鈔票,和物品,豪華的別墅來填補自己的心靈的空虛。卻沒有想到這樣會讓心靈更加空虛。反而起了副作用———對於物質的要求和依賴太過高。

在失去精神之前,他們是否有和自己的思想抗爭過?他們怯懦,但並沒有被怯懦剝去了反抗的權力。既然有權力反抗,為什麼不試試?這要問他們自己。如果說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是人類的缺陷,但人類擁有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而這種能力來源於他們對利益的需求度和迷戀度。而怯懦的人會屈服於他們控制不了的思想,正是由於他們對利益和金錢的依賴太高。而這當然屬於他們自身的毅力太差,就算有什麼靈丹妙藥也救不了他們。他們對錢的迷戀已經到了“沒有錢就活不下去”的地步。

人都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聽這口氣,似乎這齣自哪位被利慾薰心富豪口中,“但”這個字,使整句話變得理所當然。在他的話中,似乎存在著一個式子: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這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那些被利慾薰心的人的藉口。由於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所以錢最重要,然後,他們忽略了錢不是萬能的。它無法滿足人們的所有需求。所以要想用這句話整垮他們那可憐的“自尊心”,就要這樣說:“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但錢不是萬能的。”這同時給了明理者一個啟發的藉口,至於誰會做那個啟發者,要看誰同意這句話。它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犯了錯,不是什麼大事,但不改錯,即使犯了小錯也會變成大錯。而不改錯的思想源頭是因為他們怕面對真心。怕面對真心之後,聽到內心的譴責,自己受不了。此時,我敢說,他失去了人格。有哪一個自尊的人不想著犯了錯不管多大都要認,不管多嚴厲的懲罰,自己都要接受。不能做違背自己人格的事。否則就無法維護好自己的自尊,沒有自尊的人就相當於一個廢人。當他們重視自尊時,我也肯定,他們已經學會了面對真心,也學會了生活———學會了怎樣擁有精彩的生活。

我想,我很快就能明白,“人”應該怎么樣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