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天地共舞

現在人們生活在都市之中,生活的節奏太快,人們的生活壓力與日劇增。人們為了家庭,事業,往往放棄了出遊的機會,使生活沒有了情趣,生活的很枯燥。人們需要的是一方淨土,適當的放鬆自己,讓自己的生活更豐富。雁盪山便是這個好地方,我今年暑假就去了這個地方。

雁盪山看山不爬山”,便已道出雁盪山的獨特,但若不親自體驗則很難諳知此話的玄機,仰頭望那些山,果然俊秀挺拔、陡峭神奇,敬畏油然而生:大自然鬼斧神工,所以,看雁盪山是不需要領略“一覽眾山小”的氣概的。沿路有山溪相伴,剛下過雨,山溪水滿,嘩嘩啦啦,清澈歡快,一急一緩一沉默,一段有一段的精緻。可謂“一步一景一個故事”,甚至不移動腳步,只轉動視角即是一種形象轉換,最惹人的是同一人不同時間看同一峰亦是不同姿態。

人們對“五嶽”頂禮膜拜。可是,我知道,徐霞客一生中重遊的地方只有三處,黃山、雁盪山,天台山。而雁盪山的“奇秀”早就在徐霞客的遊記里讀過。所謂“海上名山,寰中絕勝”。山巒連綿,飛瀑幽洞到處可見。它有最著名的八大景觀“靈峰、靈岩、大龍湫、雁湖、羊角洞、險勝門、仙橋、三折瀑。而“移步換景充分發揮想像力才能觀賞到最美的仙境”也是雁盪山的一絕。在雁盪山洞中最屬著名的就是觀音洞。洞門前的壁上有“神逰”兩字,寺廟建在一處兩峰的縫隙間,兩峰如捧合的手掌。拾級而上,兩山接合處,渾然穹隆,便作了觀音佛堂的殿頂,觀音端坐於蓮花座“慈航普度”,膝下是十八金剛分列兩邊,佛堂的三面牆依然借著山壁,山壁上廣布的五百羅漢各忙各的精彩,普渡眾生!回望兩峰開處,兩邊山壁上有恭迎客人的土地神和面容慈祥的觀音像,亦皆由石壁凸凹天然雕塑。

與晚上的夜景完全不同,白天的靈峰有著另一番的綺麗,象鼻岩栩栩如生,金雞峰宛如雄雞報曉。遠處一山分為兩峰,兩峰如巨手合掌,這就是在夜晚演繹動人傳說的雙乳峰、情侶峰、雄鷹峰於一身的合掌峰,峰高270多米,左邊的稱為“靈峰”,右邊的稱為“倚天峰”,兩峰之間嵌於觀音洞,觀音洞高113米。寬14米,深76米,佛樓倚岩而建,高達九層,據說最早是唐代高僧善牧的居所。

大龍湫從197米的高出凌空而下真像一條巨龍,飛瀑注入碧潭騰起的水霧也聲勢俱厲,猶如肌珠濺到玉盤,擲地有聲。深潭裡的水清澈異常。景色怡人。我國自古以來便有四大聞名遐邇瀑布----雁盪大龍湫、貴州黃果樹、黃河壺口、黑龍江吊水樓,而大龍湫獨以其197米多的大落差而取勝,成為中國瀑布之最,有“天下第一瀑”之美譽。瀑布由雄峻的山頂絕壁飛流直下,猶如巨龍飲澗,故得名大龍湫.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是不會落下這等絕景地,如清朝的袁枚賦詩曰:“龍湫山高勢絕天,一線瀑走兜羅棉。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為煙。況復百丈至千丈,水雲煙霧難分焉。”煙霧迷濛的白天裡放佛大龍湫於空中、潭底幻化為騰雲駕霧的兩條神龍,儀態萬千而變化無窮;瀑布注入碧潭騰起的水霧聲勢俱厲,恰似擲地有聲之肌珠落玉盤;深潭清澈見底,周圍皆為怡人景色;當年康有為立於潭邊抬頭仰望,留有詩句“一峰拔地起,有水從天來。”大龍湫東坡上有觀瀑亭,題聯曰:“欲寫龍湫難著筆,不游雁盪是虛生。”、“雁盪經行雲漠漠,龍湫晏坐雨濛濛。”亭左有石碑砥刻“白玉煙”,崖壁上東面有“天下第一瀑”、“大龍湫”、“天外飛來”,西面有“縹緲空濛”、“白龍飛下”、“千尺珠線”等醒目題刻左右對應,人文薈萃。看夜景這是雁盪山的精華所在,叫“日景耐看、夜景消魂”。

靈岩寺大殿是1996年新建的。該寺最初建於北宋時期,宋太宗特賜御書五十二卷,宋真宗曾賜額“靈岩禪寺”。後幾經戰亂,在文革時期破壞嚴重,九六年底重新修葺一新。小龍湫位於幽深的懸崖峭壁中,兩側懸崖環峙,怪石嶙峋,與大龍湫相比,落差小了很多,水量也很少,一道細小的水流從高高的斷崖上方流淌而下,在半空中就成了水霧,飄飄灑灑落入潭中,潭水碧綠清透。瀑下仰望,有點目眩神迷,只見一條長長的木棧道鑲嵌於一側陡峭的崖壁中,上面遊人如織,甚為驚險,別有一番景色。

當初央視版的《神鵰俠侶》便是在靈岩景區,在過了小龍湫瀑布之後,再跟著直上,便到了斷腸崖,上面清晰的刻著,十六年後在此重會,夫妻情深勿失信約,珍重萬千務求相聚,小龍女書囑。似乎還真有這么一個故事,靈岩飛度是在高200多米,寬200多米的天柱峰和展旗峰之間的峰頂拉上一條鋼索,人在上面表演,十分驚險。一般人從下往上望,都有點頭暈目眩,而飛渡之人憑藉自己的高超技藝,在鋼絲上表演出精妙絕倫的技藝,使人們為他們的技藝折服。同時也感嘆:做任何事情都要戰勝自己,消除恐懼心理,而且要勤學苦練為自己的技藝奠定基礎。

人生的路途太過匆忙,常常需要停下腳步,領略一下大自然的美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鬆。讓人們欣賞美景,與天地共舞!

11高藥2班

劉金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