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與“被看”

此處填寫內容先生筆下的“看客”不可勝數,這些無聊的生命體麻木愚昧地冷眼看著這個社會,欣賞著殺頭的壯舉,自以為快活。先生說,民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當談及到民族服裝時,不少人齊聲回答:“旗袍。”大家早已忽視或者壓根不知漢服才是最本色的民族服裝。許多人望文生義,認為漢服是漢朝的服裝。當一些赤誠的青年穿上漢服上街宣傳民族文化時,竟被人罵崇洋媚外,並被誤認為和服扒下。在我們逐漸漠視自己的民族服裝時,卻讓日本“看”了去,而形成了他們的“和服”。更別提早幾年被韓國“看”了去的端午節。從“看客”到“被看”,我們是可悲的。然而,哪一個民族,哪一個國家的前行又是一帆風順的呢?可喜的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就講求自強不息,善於反思並不斷學習。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集結在一起,堅持不懈地倡導漢服復興運動。我們不再局限於“被看”,我們也學會了“看”,且帶著理性,帶著思想。從《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到《岩松看日本》,我們在覺醒,我們在前行,我們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們大膽地喊出“不!” 中國人的文化開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當少林寺在海外設立分院,當莫言站在瑞典學院發表演說,當崑劇搬上國外舞台,世人都在驚奇這是怎樣一個堅韌而富有創造力的民族!可是,你們不相信,你們不願接受。你們阻擋奧運聖火的傳遞,你們搬著攝像機,拍下我們臭氣熏天的水溝,你們指責我們的國家不夠自由…… 但你們不能阻止跑道上奔跑著的五星紅旗,你們刻意迴避著逶迤驚奇的長城,壯闊大氣的黃土高原,柔情嫵媚的桂林山水,你們的自由也正是你們和平最大的敵人…… 如今,越來越多中國的脊樑肩負起了繁榮民族的重任,踐行著紅色的中國夢。他們深知,落後就要挨打。因此,他們理性地“看”著這個世界,而絕不能叫這個世界“看”了去。紅色的中國心在他們的心中一齊躍動。我們有夢,我們才敢“看”!我們也堅信並期待著中國夢實現的那天!那個荷戟獨彷徨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