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末材料作文“家門前的冰燈”:景在咫尺,更待心繫

天之北,可有朔風凜凜冰雪若琉璃?天之南,可有春雨紛紛杏花似人面?天南地北的人們活在各自繽紛的世界裡,卻又同時忘卻了身邊的風光無限,殊不知:景在咫尺,更待心繫。

生命就是一場美麗的邂逅,不必在這個長和寬都望不到邊的世界裡苦苦尋覓,無需在滾滾如東流水的歷史長河中艱澀追尋,無論何時何地,身邊總會有無限的美麗為你相守,待你問候。可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卻陷入了比“缺少一雙發現美麗的眼睛”更悲慘的境地:只是因為一個“忙”字,便捨棄了近在咫尺的風景,讓心與美麗,長久地分離。最終,便應了林徽因口中的“忘了當初想要的是什麼,如今得到的又是什麼”,心靈中美感的剝蝕,往往要比美景自身的消亡,來得更為劇烈和可怕。

所以,守一份近在咫尺的景,還要有一份時待心繫的閒。我們無需像梭羅那樣“坐在南瓜馬車裡”垂釣漫天繁星,也不必仿效林逋的梅妻鶴子,逍遙流年,但是,我們不能對“浮雲白日,山川莊嚴溫柔”無動於衷!可是,現實的我們,更多的時候,是心靈之中那些充塞著世俗的功利氣息與忙碌的自我認知的雜質阻礙了我們與美景之間那條通行的路。心路被封,我們無路可走,便會更加決絕的棄美景而去,可這世間美景,又有多少能容許我們在緊縮的生命里將它們棄擲迤邐?

景在咫尺,更待心繫。這不僅是景對人的期許,也是人對自己初心不改,對世界充滿關懷的一種責任的擔當。當我們左與正襟危坐的官場毫不相容,右與美麗、優雅,認真割袍斷義的時候,不妨想一想延參法師在呼倫貝爾草原上寫下的句子:心與外界的世界,不是相對,而是融合。我們應該以最真摯虔誠的態度擁抱熱愛美麗與奇遇的赤子初心,像繆爾一樣,發現“走向世界,其實是走向內心”的奧秘,然後懂得珍惜每一度經歷的美麗,每一刻安享的恬靜,讓不再浮躁的心無限接近那近在咫尺卻總被遺忘的景,系住了,便不再解脫,讓曾經的背棄與冷漠走遠,迎來心靈的脫胎換骨,此心與世界,便相依而應和。

景在咫尺,恬靜與淡然一直不曾遠去;

更待心繫,心理與世界更是保持契合。

無論是身在天北,身邊有塞北秋風野馬;還是身在天南,身邊有江南春雨杏花,這咫尺之間的景,都值得作為我們摒除世俗時的心靈歸屬,帶我們,完美地走完這一程與美景邂逅的生命。

所以,咫尺有美景,或天北而蕭然,或天南而燦然;心繫此處時,但求長得相依,不願瞬即脫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