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誘惑

劉子郁

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當城市充滿了喧囂,當社會變得烏煙瘴氣,當人們把財富和地位看得比生命還重,人們的心靈越來越麻木,夢想再強大終究也抵抗不了各種各樣的誘惑。

別再迷惘,拒絕誘惑吧!像那位將軍一樣,在揮劍斬殺愛駒之後,你就回歸到最本真的自己。

拒絕誘惑,放下急功近利的浮躁。華人最佳導演李安不久前在法國嘎納電影節擔當評審時確認請辭美劇《暴君》的拍攝,他說:“他的創意是我見過的電視劇中最棒的,但是經過《少年派》4年多的製作和宣傳,發覺自己需要休息”,他坦言說:“自己油箱裡沒了油,當下我沒有百分百的把握去完成這部劇,所以我不能讓自己的原因影響了這部令人熱血沸騰的劇的潛質。”面對高額收益的誘惑,李安從作品的角度出發,拒絕了利潤的誘惑。這是追尋本心的氣概。

拒絕誘惑,擺脫世俗之風。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嚮往精緻、優美和高品味,但是我們身處一個精神無指向的時代,現實世界中的庸俗文化的喧囂可能讓我們漸漸迷失了方向。不必說古代的脫離官僚之風而隱居的陶淵明,也不必說美國思想家梭羅為了真理擺脫世俗的誘惑而在瓦爾登湖畔苦心寫作,單說我國著名的服裝設計師馬可,她不跟隨潮流的時尚,盡力於將古典的中國文化融入服裝,最終樸素高雅的風格受到了中國“第一夫人”彭麗媛的青睞——這是一種拒絕誘惑不盲目跟風的精神。

拒絕誘惑,保留一份純真。紀伯倫說:“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為何而出發。”眼睛被層層的霧氣遮擋,那就讓心靈帶路吧。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可對應之下,中山大學博雅學院的同學的確成了“非典型”的典型,博雅學院的學生的人生榜樣並不是億萬富翁,而是學富五車的大思想家、學問家,博雅學院試圖祛除學生的官僚氣,在與“物慾橫流、價值觀紊亂”的社會迎頭撞上時,他們能夠不被社會各種誘惑所迷。他們,站穩腳跟,不肯遷就時代,博雅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保留了一片純真的淨土——這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

如何透過社會現象把握生活的本真價值,如何穿越繁雜的都市霓虹尋找自我存在的意義,如何擯棄虛偽的觥籌交錯和心理壓力實現最初的夢想?拒絕誘惑,在這樣一個浮躁的時代,讓我們尋找回失落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