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應只為功利作文

“今人讀書,或為取資格,得學位;在男為娶美女,在女為嫁賢婿……”

——林語堂《論讀書》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幾千年前孔子便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時至今日,依然如此。學習是為了自己,為了充實自己,為了陶冶情操,為了培養氣質,而不是只為一次高考,為一份工作,為一筆工資,甚至是為了別人的讚揚。

中學生學習,是為了高考能考上好大學;大學生學習,就為了出了社會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賺大錢;等到真的生活富足了,就拋開了學習,沉浸在物質的世界裡。這樣以功利之心去學習,只會使我們的精神生活愈加貧瘠。

作為高中生,高考成為了心中的唯一,而我們的學習就是在為著這一次考試而做準備,只是為了想要考高分而去學習,我們在各種教科書中遊走,在一次次的考試中逐漸拋開了自己的思想,只記得標準答案。歷史上,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我們便只記得歷史書上的答案:農民階級的局限性。然後就自以為已經了解了這段歷史,卻不知實際問題到底有多複雜,原因是否真的如此。學習《論語》,背誦《論語》僅是因為考試要考,卻沒有真正去理解孔子想要表達的“仁”思想,沒有去摸透孔子的教學原則與對學生的情感。便只會每日背著:“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此學習,根本無法滿足精神上的需要,僅僅只是把學到的知識當作獲得某些利益的工具。

學習的理由有千千萬萬種,功利並不是唯一。當毛主席的保健醫生勸主席不要不顧時間不顧身體地看書學習時,毛主席回答道:“看檔案累了看報紙,看正書累了看閒書,看大書累了看小人書,看政治書累了看文藝書……”若我們像這樣毛主席已經身居高位,已經不想學習,覺得終於擺脫學習的牢籠,滿足於權力與物質,過著愜意的生活。但是毛主席卻不這樣,位高權重,卻如饑似渴地學習,執著地吸取著知識,因為在大學期間沒有深入了解自然科學,毛主席總在空餘時間與保健醫生一起學習,探討自然科學的知識。這便是不為功利,只為充實自己而學習。功利性的學習往往會造成精神上的貧瘠,所以,何不拋開功利,純粹地為了獲得知識,充實自己而學習呢?

學習,應該既重實用價值,更要追求精神生活上的富足。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學習中,我們應該更多的是為了精神上的富足而學習,應該把精神價值擺在第一位。但是為了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我們不能完全忽略知識文化的實用價值。所以,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兩者共同兼顧,在追求實用價值的同時,更要注重精神生活。我們可以為了高考選擇性的閱讀一些對高考有益的書,但是卻不能只是為了高考而讀書,要在知識文化中有自己的領會,提升自己,讓自己在獲得文化的實用價值的同時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實。

學習,可以為生命化妝,但學習並不是什麼護膚品化妝品,並不能改變自己的樣貌,讓自己更美麗帥氣;但是卻能充實自己,改變自身的氣質,為自己的生命畫上濃重的一筆。學習,可以使自己更加富足,不僅僅是在物質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

古之學者既然能做到學為己,我們為何不可呢?學習時,不能只懷著功利心,理應敞開我們的胸懷,接納文化的所有價值。